林芷楓:開發銀齡職場 政府出招多就有用?
近年來香港的人口結構備受關注,生育率低以及步入高齡社會均為我們帶來不少新挑戰。根據統計處的數字,2017年年中香港的人口增長率為0.8%,2014年的生育率為每千名婦女生產35.9名嬰兒,雖比十年前數字有所上升,但仍未回復二十年前44.1的水平。
人口老化加劇 政府出多招應付真的有用?
人口急速老化,長者比例上升至16%,兒童則跌至11%,整體勞動力將由2016年的59.2%下降至2066年的49.6%。香港的知識型經濟依賴豐富的人力資源支撐,面對勞動人口老化,政府採取開源節流的方式。一方面推動創新科技以節省人手,另一方面透過鼓勵生育及推動年長人士就業提升勞動力。根據統計處的勞動人口推算,55至64歲的勞動人口百分比將由17.2上升至18.9,65歲或以上更會由3%倍增至7.9%。銀齡投身職場,會否是香港勞動力下降的其中一條出路?
按政府推算,2018年年齡介乎60至64歲的年長人士人口為552,000,2016年估算65歲以上長者則有1,160,000。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日前呼籲50至74歲的「少老」(即是較年青的長者)重返勞動市場,並指政府會推出相應政策措施配合。勞工處舉辦專題招聘會及地區性兼職工作招聘會提供僱主僱員即時配對,設立年長人士就業網頁和特別櫃台等,為希望重投職場的年長人士提供最新就業資訊。政府亦進一步改良「中年就業計劃」,向聘用年長人士的僱主發放每月4000元的津貼,務求促進長者就業及為他們提供在職培訓,裝備自己。僱員再培訓局亦推出就業跟進服務、「度身訂造課程(兼職工)」試點計劃等,為年長人士的就業需要及行業所需進行配對,做到雙贏局面。
「中年就業計劃」造成勞動力錯配
然而,「中年就業計劃」被指成效不彰,2016年2,978宗就業個案中60歲以上的只有229宗,佔當中7.6%。另一方面長者就業亦面對工時長、工資低以及低技術的問題。早前有專題報導曾經訪問一名60多歲的長者,退休前在航空公司任職營運部高層,但退休後重投職場則只能從事保安等對學歷、技術要求較低的工作,造成勞動力錯配的現象。
事實上年長僱員有不少優勢,包括其豐富的工作經驗、圓滑的人際技巧、建立過的人脈網絡等等,這些學歷水平較高的長者其實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縱觀2016年的經濟概況,有近四成的長者具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但只有27%是長者從事較高技術階層的工作如行政級人員或專業人員等,其餘七成多只能從事非技術工人、操作員或服務工作等,可見資源錯配的情況絕非泛泛而談。
釋放長者勞動力需要多方配合,除了提高退休年齡,更值得我們重視的是如何改善長者就業市場的質素。透過提供更多工種選擇及改善就業環境和待遇(工時、工資、僱傭保障等),能吸引更多長者就業。而政府政策的配合,為企業提供津貼或支援,亦能提高僱主聘請和培訓年長人士的意願,令香港勞動力在質素和數字上都能有所提升。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