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國偉:恢復「三年上樓」時間表的重要性
要講公屋「三年上樓」,必須提及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多項房屋重要政策,在首份《施政報告》中訂出三項具體指標承諾,其中包括「在二零零五年年底前,將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縮短至三年」。
其後由於香港金融風暴影響,政府房屋政策轉趨保守,甚至把部分居屋轉作公屋出租,供應大增,令輪候目標提早三年至2002年6月底完成,當時輪候時間下跌至平均2.9年。「三年上樓」的承諾由董建華創先河,曾蔭權得庇蔭,梁振英終失守,林鄭月娥瀕淪陷,在今天,輪候時間上升至平均5.3年,逐步返回香港回歸初期,返回了原點,在1998年期間,當時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高達6.6年,不幸地完成了一個循環。
香港需要重新出發,當時特首董建華上任時鴻圖大志,期望為香港房屋訂立良好的願景,並且作出承擔。在輪候時間頗高的情況下,明確定出目標年期,相信經過計算及有一定的理據支持,在土地規劃上亦作出了重大的配合;今天輪候時間嚴重偏離,政府只向社會交待盡力追趕供應落後,但絕沒談及在何種情況下可恢復或逐步恢復「三年上樓」的目標,筆者也畢竟要問,即使未來10年能夠達到《長遠房屋策略》建議的供應目標,公屋輪候時間是否可以恢復「三年上樓」?如何清減目前27萬宗申請,供應失衡問題嚴重,難度相當大,估計供應量更須較《長策》的目標為高,才有緩減的可能。
訂立恢復「三年上樓」的時間表,明確了供應量與輪候時間的關係,以爭取社會各界支持政府覓地建屋,讓社會共同承擔建屋安民的責任。對於一些嘴上說支持,但又一面反對在家門前建屋的人士,可予警示作用!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