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永安:業界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合作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部分已全線貫通。(文匯報資料圖片)
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最後一段,月初正式合龍。大橋總全長大約55公里,被喻為世界上最長的6線行車沉管隧道與及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落成後將大幅度地縮減穿越三地的交通時間。大橋部分去年已經合龍,完成「海底之吻」的連接後,象徵主體工程部分全線貫通,大橋工程向前邁進重要一步。雖然工程中出現不少波折,亦曾發生涉及傷亡的工業意外,但願大橋工程能早日安全完成,順利通車。
港珠澳大橋日後通車後,原本迂迴的珠三角交通變得瞬間即達,可以預期人流和物流將加倍暢通。較早前的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研究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大灣區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乘著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方向,香港作為大灣區走出國際的跳板,香港的獨特策略性定位和聯繫人角色,有助大灣區城市接觸全球認可的專業服務之餘,亦有助大灣區企業走向全世界,向各國發展經貿關係。
《香港:2030+》提出的「西部經濟走廊」(包括新界西北及北大嶼山)未來將釋放大量商業空間,而且位於珠三角海岸位置,西連珠海橫琴、北接深圳前海,地理位置具策略性。西部經濟走廊的土地及產業規劃,對香港在未來大灣區內的定位及長遠發展起了關鍵作用。事實上,本港的商界企業早已開始為大灣區規劃做好準備。在2014年初,我以主席身份帶領大嶼山發展聯盟多間企業,前往前海及珠海等多個城市考察,並以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為理念,推動大嶼山發展橋頭經濟概念。
以亞博館為例,場館聯同本港酒店集團、珠海博覽旅遊業界及當地政府部門,組成「港珠澳橋頭會展旅遊帶」,推動一程多站的博覽旅遊項目,刺激未來西部經濟走廊及珠三角兩岸的人流、物流及服務流,實現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合作共贏的先行先試,確立香港作為大灣區中「超級聯繫人」的角色。香港商界早已積極參與未來香港經濟可持續發展,我相信在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繼續緊密合作下,香港與大灣區城市必能做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亞博館與珠海博覽旅遊業界及當地政府,組成「港珠澳橋頭會展旅遊帶」,推動一程多站的博覽旅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