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壇猛人談香港足球發展史
何志平博士、郭家明教練主講香港故事之“球來求往”。(圖片提供:CEFC)
和世界各大城市一樣,港人對足球也情有獨鐘。香港的足球曾有傳奇的色彩。1912至1934年間,香港華人球將代表中國隊勇奪遠東運動會「九連冠」佳績;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中國出征的22人足球隊伍中,有15人效力於香港球會;1956年華人為主的港隊成為亞洲杯的東道主,到1960年獲奧運會決賽周資格。那時的香港有「遠東足球王國」的美譽。
令人如癡如醉、愛恨交織的足球不僅是運動、比賽、娛樂,同時蘊含著身份認同甚至還有政治角力。「球來球往」的香港足球史,是香港歷史的一個生動詮釋。
港人佔國家隊絕大多數 遠征柏林奧運
由香港中華文化學院、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主辦,IPC公職人員誠信關注組協辦的第三期「香港故事」28日在香港上環文娛中心開講。前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何志平博士,國際及亞洲足協教練導師、香港足總技術顧問郭家明先生,向聽眾講述香港足壇百年歷史,並分析近年來香港足球發展的困境,對香港足球的未來復興提出建議。
何志平是資深球迷,求學年代便熱衷於綠蔭場上的奔跑。到擔任民政事務局局長後,他積極推動香港十八區足球業發展,支持興建足球學校,增建改建足球場,乃至規範足球博彩,為香港足球事業發展提供更多資源。
馳騁足壇數十載的郭家明稱,早期的香港隊沒有一個華人。(圖片提供:CEFC)
香港曾經是「遠東足球王國」
香港足球的歷史就是香港歷史演進的生動映照。早期香港球隊里沒有中國人,1908年首屆港足聯賽清一色的外籍選手,而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華人球隊及球員進入成熟期,大批出色的天才球員湧現,包括球王李惠堂、包家平、孫錦順等。那時中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戰後的香港華人球隊,在聯賽表現突出,獲成千上萬球迷追捧,那時是香港足球的一個黃金年代。遺憾的是,曾經的「遠東足球王國」今時今日的地位一落千丈。香港足球代表隊在國際足總世界排名中的歷史最好記錄為第90位(1996年2月),然而,在2017年8月國際足協(FIFA)公布的最新排名中,香港足球隊僅位列第146位。他表示期待香港足球重現輝煌。
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被球迷稱為「現代李惠堂」的國際及亞洲足協教練導師、香港足總技術顧問郭家明先生是香港足壇的風雲人物,他親身經歷了香港與內地足球交流切磋的重大事件,是近40多年來「球來球往」的見證者。
七十年代末內地改革開放,體育交流成為香港與內地交流的「先行者」。1979年第一屆省港杯在廣州舉行,第二屆則移師香港大球場。到今年底進入第四十屆。那期間香港與內地足球互動頻繁,郭家明與港足在內地從南到北,參加各種比賽,鍛煉港足。而那些年香港足球也再度進入黃金時代。1977年世界杯外圍賽香港擊敗新加坡打入亞洲前四名,1985年世界杯亞洲區外圍賽客場擊敗中國隊,2009年東亞運動會勇奪足球金牌……
世界杯外圍賽 港隊曾經打敗國家隊
作為世界杯和亞洲杯賽的技術研究小組成員、亞洲足協的技術委員會成員,郭家明也在不斷思考香港足球的未來出路,他表示,希望經濟的良性發展可以為足球業的資金投入帶來利好的消息,同時希望政府能夠在硬件和軟件設施上繼續發力,培養更多的年輕本土球員成為明日之星。
「香港故事」系列講座由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博士指導舉辦,針對當前香港年輕人熱衷探討的「本土文化」話題,選擇香港市民感興趣的內容,通過香港人熟悉的話語,講述香港本地發生的故事。主辦方希望通過這樣的講座,幫助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輕一代認識香港發展的方方面面與祖國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已經舉辦的相關主題包括「人來人往的移民故事」,「拳來拳往的香港武術發展史」。據悉,今年度還將有兩場「香港故事」開講,主題分別是「車來車往」與「錢來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