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率領新一屆政治局常委亮相
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25日在北京舉行。全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總書記,以及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組成人選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領導機構。新當選的七位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 王滬寧、趙樂際、韓正, 於上午11時55分,正式同採訪十九大的中外記者見面。
習近平
李克強
栗戰書
汪洋
王滬寧
趙樂際
韓正
中共政治局常委新面孔
栗戰書
1950年8月出生於河北平山,高級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7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習近平到河北省擔任正定縣委副書記,而栗戰書當時則是無極縣委書記,無極縣與正定縣相距不遠,因此被外界視為兩人友誼的開端。
栗戰書是中共第十六、第十七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曾任中共陝西省委副書記、中共西安市委書記,中共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中共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等職。
67歲的栗戰書,有「大內總管」之稱,目前是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自2012年起,習近平無論在國內國外訪問,栗戰書都會陪同。
汪洋
1955年3月生於安徽宿州,工學碩士。197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七、十八屆中央委員,第十七、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2013年3月任國務院副總理。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黨組成員,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1993年,汪洋被任命為安徽省副省長,時年才38歲,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副省長。44歲出任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副主任,之後先後擔任國務院副秘書長、重慶市委書記、廣東省委書記,既有中央的經歷,又當過直轄市和重要省份的一把手。
汪洋予人不擺「官架子」、敢說真話的印象。他在廣東時力推以經濟為導向的建設,並提出「騰籠換鳥」的產業轉型升級策略,這也是習近平2002年在浙江時提出的概念。汪洋主張輿論監督政府,進行戶籍制度變革、打破城鄉隔閡等。在國務院副總理任內,汪洋分管農業、對外貿易,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導的扶貧工作。
王滬寧
1955年10月出生於上海,法學碩士。198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第十六至十八屆中央委員,第十七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現任中共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王滬寧連續輔佐江、胡、習三代中共中央總書記,被外界稱為「中南海首席智囊」。
2007年10月,在中共十七屆一中全會上,王滬寧當選中央書記處書記;是繼鄧力群之後,又一位理論界人士擔任書記處書記職務。2012年11月,王滬寧在十八大時晉升為政治局委員,打破以往中央政策研究室成員不會進入政治局的慣常做法。
王滬寧在復旦時提出「集中現代化模式」,他曾經非常留意日本和東亞「四小龍」經濟起飛的經驗,尤其是當年的「新加坡模式」,這種保證政治領導的高度集中、高度有效分配社會資源的政治體制,對效能的側重超過對民主的側重,他稱之為「集中現代化模式」,在融入馬克思主義理論後,也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模式及相關政策。
趙樂際
1957年3月生於青海西寧,祖籍陝西西安。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曾任中共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
趙樂際仕途起步於青海,從北大畢業後就到青海省商業廳工作,於2000年當選為青海省長,三年後晉升青海省委書記,分別是當時最年輕的省長和省委書記。2007年,趙樂際調任陝西省委書記,「突破」了避免由本省人士擔任省委書記的回避原則。2012年中共十八大後,趙樂際受委為中組部部長。他在此崗位上相當低調,幾乎沒有太多公開行程,只是在任免孫政才、陳敏爾等重要省部級地方高官時才出現在公眾視野。
中組部掌管黨內人事,趙樂際在過去五年積極執行習近平的人事佈局,獲得國家領導層的信任。國家監察委將在明年成立,與中紀委合署辦公,預計趙樂際或將兼任首任國家監察委主任。
韓正
1954年4月生於浙江慈溪,經濟學碩士。曾任中共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與其他官員不同,韓正的從政生涯一直盤踞在上海,歷時42年,於2012年升任為上海市委書記,更躋身中央政治局委員。
韓正於2003年擔任上海市市長,先後經歷陳良宇、習近平、俞正聲三位市委書記。陳良宇在2006年落馬後,外界一度猜測韓正會否受「連坐」,然而習近平在第二年3月出任上海市委書記期間,兩人短暫共事7個月,隨後俞正聲接棒市委書記一職。鑒於俞正聲和韓正主政上海時,上海世博會成功舉辦,兩人各記一功。
除此以外,韓正出任上海市委書記,恰逢當地經濟進入「瓶頸」,他提出「沒有改革就不能前進」,理念與習近平如出一轍,亦積極配合中央政府,發展多個經濟項目,最受外界關注的就有「上海自貿區」,而上海經濟在韓正領導時期出現起色,2013年的DGP成長率約8%,是當時8年來首次高於全國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