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受騙「冇面」拒報警 微信成騙財途徑
(資料來源:文匯報)
香港青年協會昨日公布青年科技罪案較去年上升,最多為「網上騙案」,損失數十至幾萬元不等,不少受害者認為捐失輕微而抱著「大事化小」心態少報警求助。中心呼籲青少年於暑假期間提高警覺,安全使用互聯網,避免招致損失。
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昨日公佈,2017/18年度共接觸60名與科技罪案相關的青少年,較去年度的55人增加9%。當中最多為「網上騙案」(26人) ,包括網購騙案、網上交友騙案、電話騙案及賺快錢騙案等,其次為「持不誠實意圖使用電腦」及「發佈兒童色情物品」(各13人) ,而「裸聊勒索」亦涉8人,較去年增加33%。
曾受騙的15歲中三男生Jimmy指,有陌生女子透過WeChat(微信),以色情短片誘使他買數元至十多元人民幣的「紅包」,他在好奇下用百多元人民幣買了4條片段,但各片段只有2至3秒,才醒覺被騙。他的賬戶亦引來大量不知名人士加入成為「朋友」介紹購買色情短片。
青協指,涉及網購騙案的受害者及行騙者多為13至15歲的年輕人,損失最多的受害青年被騙約2萬港元,其他人多損失數十至數百港元不等。因受害者多認為被騙金額不大,加上感羞愧而拒絕報警或尋找協助。另外,部分青年對網上交友的危機意識甚低,他們依賴和信任網絡虛擬關系為正常社交,最終被人騙財或騙色。
青協去年10月推出為期3年的「Project iS-marter」服務,為6歲至24歲高危青少年、老師及家長,提供網絡罪行預防教育、危機評估與輔導支援。
(資料來源: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
https://ycpc.hkfyg.org.hk/2018/07/16/%E3%80%90%E7%B6%B2%E7%B5%A1%E7%BD%AA%E8%A1%8C%E3%80%91%E9%98%B2%E9%A8%99%E9%8C%A6%E5%9B%8A/)
(整理: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