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型肺炎患者現肝受損 病情更易惡化
中大研究發現,約兩成新型肺炎患者出現肝臟受損,推算這類患者需要轉往深切治療部、甚至死亡的機會,是其他患者的8倍。團隊建議監測新冠肺炎患者的肝功能,以及早發現他們的病情有否惡化。有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著名醫學期刊《Gut》。
肝受損患者病情惡化風險較其他患者高8倍
研究團隊在今年一至五月,分析了本港首1040名新型冠狀病毒確診者的數據,患者年齡中位數是35歲,大部份是22至52歲,發現當中22.5%患者肝臟受損,體內肝酵素「谷丙轉氨酶」(ALT),或者「谷草轉氨酶」(AST)水平上升;而本身已經有乙型或丙型肝炎的患者,合共有4.3%,只佔整體的少數。
在千幾名患者當中,有大約半成,即是53人,曾經在深切治療部留醫、22人曾經要用儀器協助呼吸、4人病逝;比較當中有否出現肝臟受損的患者,推算出肝受損的患者病情惡化的風險,是其他患者的8倍。
團隊提三大原因
研究團隊之一的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教授黃麗虹解釋,如果有病人出現嚴重炎症,身體可能會出現「反應性肝炎」,影響肝功能;病人血壓及含氧量不穩定的話,亦會影響肝臟細胞供血及供氧能力,引致「缺血性肝炎」。而處方的抗病毒藥物和抗生素,甚至是重症患者要用的類固醇或抗真菌藥物等,全部都有機會影響肝功能。
新型肺炎患者為何出現肝臟受損情況,團隊則提到三個主要原因,包括「反應性肝炎」、「缺血性肝炎」,和「藥物影響」。病人有機會因身體出現發炎反應、血壓含氧量不穩定,或出現不良藥物反應,引致肝功能受損。
確診患者肝臟受損的數字或更高
黃麗虹表示,由於疫情爆發初期,不少染疫者是由海外回港的學生,故是次研究的對象有較多年輕人,但根據現時的疫情趨勢,不少確診者為年長人士,相信若研究繼續延續下去,確診患者肝臟受損的數字會超過兩成。
團隊指,患者年紀愈大,相關風險愈高,建議醫護人員應為患者做肝臟檢查,亦要小心用藥。 認為,醫護人員監察確診者的肝臟情況十分重要,建議已經按研究結果,對醫護的日常工作提出36項建議,包括對部份患者每周進行兩次肝功能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