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中國教訓澳洲所為何事?

2020-12-07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3434.jpg

中國與澳大利亞關係惡化,最近成了國際關注話題。兩國高層上半年就停止了對話,反而取道社交媒體與媒體叫陣、展示不和。本周橫空出世的「漫畫風波」更為緊張氣氛火上加油,一直在「觀戰」的法國、新西蘭、美國順勢參與一腳,站在澳洲一邊說話。

從牛肉到大麥,從煤炭、棉花,再到龍蝦、木材、葡萄酒、羊毛、糖、銅礦,中國今年直接或間接制裁的澳洲商品一項接着一項,讓人目不暇接。有澳洲評論人抱怨「搞不懂中國要的是什麼?」,他們是真不懂,還是因不認同假裝不懂?另一方面,中國重手制裁澳洲,又對外展示了什麼?

對中國而言,中澳矛盾加劇的原因可一點都不含糊。11月中旬,中國駐澳大使館就對當地媒體發文件,白紙黑字羅列澳洲政府的「14宗罪」,包括阻擋中企在澳的投資案,禁止華為和中興科技參與澳洲5G網絡建設、呼籲對冠病起源進行獨立調查、在一些多邊論壇上干涉新疆、香港、台灣事務,「領頭圍剿中國」等等。概括起來,中國指澳洲充當了美國的馬前卒,在安全和涉主權的議題上,號召他國合力「反華」。

這「14罪」是中國的警告,將它們公諸於媒體,莫里森政府除了公開抵抗以外,已別無選擇。這兩個月里,中國對澳的高壓姿態相當罕見,它既是衝著莫里森政府而去,同時也是做給大家看,殺雞儆猴的意味濃得化不開。

自2018年以來,中國與澳洲莫里森政府的關係可謂舊怨未解新仇又結。2018年歲末,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前後,「五眼聯盟」(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新西蘭)在抵制華為中扮演的角色就引起了關注。今年4月,莫里森公開呼籲世衛對冠病起源進行獨立調查,還為此積極與美、德和法三國領導人通電話;7月份,澳洲又在香港與南中國海主權問題上與美國立場一致。中澳雙邊關係急轉直下與莫里斯上台時間也大致吻合,在旁人看來,中國的動作頗有針對莫里森含義——讓西方國家民選領袖在處理盟友訴求、選民壓力與對華關係時,要更慎重。

中國「教訓」澳洲的底氣,也源於澳洲對中國貿易的高度依賴。

澳洲官方數據顯示,澳洲對華出口佔澳洲出口總額逾三成,超過了澳洲對日、韓、美和印(度)出口的總和。反之,中國對澳洲的出口,還不到中國出口總額的2%,中國也是澳洲最大的順差來源國。澳洲對中國貿易依存度之高,可以形象化地比喻為:北京能輕易讓澳洲難受,澳洲的反制對北京而言卻只是「被蚊子叮」。在這個背景下,澳洲還為了與其利益不直接相關的課題,站隊美國,挑頭給中國找茬,中國對付不了美國,還收拾不了澳洲嗎?

不過,大國外交不會只是因意氣用事,而是經過計算,目的是對國際社會發出清楚信號: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這條路將越來越走不通。

事實上,中方官員近年屢屢釋放同一信號,在最近中澳交惡的事件中,這個調子達到了高分貝。在中方看來,得了經濟利益,就該懂得放低身段,甚至要在價值理念上做適度妥協,這種心理在中國相當常見。官方對待國內自由派知識分子的態度也正是如此,所以才有「吃飯砸鍋」之罵。

這顯然不是西方的價值觀,所以莫里森對北京的強烈反制震驚又不滿。但對中國而言,經濟制裁就是它能用的最有效手段。如果在價值觀上爭辯,多半是雞同鴨講、不歡而散。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即將卸任,拜登即將上台的敏感時刻,中國對於各國「選邊」的警告動作,可能有意更猛烈。拜登已宣示將團結西方民主國家制衡中國。有報道稱,歐盟也計劃向美國提出一個共同對抗中國的新策略。國際社會繼續沿着冷戰方向、以意識形態劃界發展,這將是中國的很大危機。中國此時針對澳洲,除了因舊怨新仇,為了殺雞儆猴,也有不得已的成分。

這種震懾會達到目的嗎?多少會有些作用,但是其效果也是兩面的。一方面,國際政治涼颼颼,在日益分陣營化的未來,各國都要對「選邊」抱持高度風險意識,尤其不要「跳得太高」。在另一方面,中國的崛起與強大意味着什麼?大家心中也自有評估,其中一個「教訓」是:切記不把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古訓,不要對某一國的經濟過度依賴。如果大國都沒有排他性思維,都只求大家不選邊,大小國家或可相安無事,就不知道現實有沒有這麼美好呢?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