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啟明:走過一百五十年風雨的永興堂
永興堂理事長黃偉國
九龍彌敦道與亞皆老街交界的一棟老舊的商廈內,有一個不顯山不露水的商會,沒多少人會留意它的存在。但它卻是香港最老資格的商會之一,僅次於以英國商人為主,創辦於1861年的香港總商會。
港九永興堂籐器同業商會,成立於開埠早期的1870年,見證了從清朝至今的世事滄桑,今年迎來創會一百五十周年華誕。
筆者翻閱本港社團資料,發現排名前十名的香港歷史最悠久社團,「客家幫」佔了四個。其中,永興堂、義安公社(香港梅州聯會前身)比中華總商會(成立於1900年)更「老資格」。嘉應商會(今梅州總商會)、崇正總會,比起本港著名的中華廠商聯合會、九龍總商會、鐘表業總會、香港工業總會,成立時間都更早。
港人家居使用籐器越來越少。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僅僅在半個世紀以前,籐器還是香港的支柱產業。筆者翻查港英政府的官方統計顯示,1953年,籐器製品在香港貨出口總值中佔第三位。
整個行業早已式微。港九永興堂籐器同業商會在全盛時期擁有會員廠商500多家。 接待筆者到訪的該會黃偉國理事長表示,籐器業興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盛於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作為香港的主要行業之一,從業人員達十萬人以上,若以一家4口計算,有四五十萬人依靠籐器業為生。
作者到訪永興堂
籐器產品曾經是本港市民喜愛的家居和生活用品之一,大至各式各樣的傢俬,小至菜籃子、書包、錢包以及旅行箱等,不論是高尚住宅區,還是低收入的家庭,相信家中都有三幾件籐器用品。
他憶述,「那個年代,籐器工廠、小作坊,遍佈港九新界。九龍的石硤尾、大坑東、長沙灣的李鄭屋村,新界西元朗、屯門,以至銅鑼灣大坑的馬山村都有許多生產籐器的工場,可以說是星羅棋佈」。
走訪歷經一百五十年風雨的社團,恍如一次穿越時空之旅。會所約一千平方呎,質樸無華,室內掛滿了歷屆理監會的名錄、照片,熱心公益的捐助款項。永興堂至今仍保留歷史碑文以追本溯源,摘錄如下:「本會創立於1870年,歷史悠久。初由邱君裕如等諸先進首先發起,畢路藍縷,備極艱苦,始底拾此地籐行之鼻祖,同人等再則訓練技工,改良出品,廣闊銷場。事重當時,功垂永久」。
會所最吸引眼球之處,是魯班先師神位,香燭供奉著這位中國古代工匠大師,這在香港其他社團並不多見。筆者在思考,「香港製造」能夠享譽國際,與這塊土地上的百商百業砥礪奮進,精益求精,崇尚魯班的「工匠精神」大有關係。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