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安倍計劃訪台?劉江永答中評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劉江永(中評社資料圖)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劉江永12月10日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安倍一直和台灣當局保持着較為緊密的聯繫,台灣當局也希望通過安倍對日本政界和在國際上施加影響,所以安倍要訪問台灣的可能性較大。
有台灣民進黨「立委」透露,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有意願訪台。對此,劉江永認為,此行成行的可能性較大。首先,安倍在任期間一直和台灣保持着緊密的聯繫,比如在李登輝去世時,親自指示前首相森喜朗率團訪台表達慰問。第二,安倍晉三的整個家族和台灣都保持了密切的關係,也是日本政界中與台灣關係最密切的家族,他的弟弟岸信夫現在還出任防務大臣,所以台灣也希望通過安倍或岸信夫對日本政界施加影響。第三,台灣當局一直希望找到代理人,在國際社會上替他們發聲,呼籲讓台灣加入國際組織。
劉江永指出,安倍晉三在位時不可能訪問台灣,但他在今年9月因病辭職,辭職後仍然很活躍,活動能力沒受到影響。所以台灣邀請他訪台的可能性很大,安倍本人也有這種意願。他卸任後兩次參拜靖國神社,表明其歷史觀和戰爭觀沒有改變,在位期間只是作為策略調整,改變了參拜方式。過去,蔡英文未執政時也曾訪問日本,受到安倍的不公開接待。由此來看,安倍要訪問台灣,和蔡英文「重敘舊情」是有可能的。
安倍晉三與台灣關係密切,那麼他離任後,在日台關係上會否有所作為?對此,劉江永表示,從安倍晉三和岸信夫的立場和心願來看,他們都是日本政界「台灣幫」的核心人物。由於岸信夫出任防務大臣,行動上受到牽制,他本人目前也保持着謹言慎行,但這對台灣來說相當於「風箏斷線」。這根線要續起來,就要靠安倍晉三。
安倍晉三雖然已經辭職,但仍然是日本國會議員和資深政治家,必定會和台灣「再續舊情」,即便他不主動,台灣也非常重視他,認為他是一位能夠繼續保持聯繫的岸信介家族後代。回顧過去,安倍晉三在台灣地區領導人當選後會致賀,台灣給日本口罩後,他會讓時任官房長官的菅義偉表示祝賀和感謝,這都是凸顯了對台灣的重視。今後,安倍晉三也還會繼續這種行為,也不排除他會在一些重要的時間節點,和台灣開展公開活動。
談及安倍若訪台對中日關係的影響,劉江永表示,這只會對安倍造成影響。因為很多中國人對安倍缺少深入的認識,誤把安倍在位期間的「破冰之旅」和在2018年訪問中國,當成日本的戰略調整,對安倍產生好感。但安倍在退任後兩次參拜靖國神社,並且還會繼續,證明了他不是中國人民的真朋友,這對他形象的影響是巨大的。菅義偉首相曾表示,穩定的中日關係是十分重要的。但若安倍赴台則可能給中日關係帶來不穩定因素。
同時,劉江永強調,中國和日本是搬不走的鄰居,歷史潮流滾滾向前,海峽兩岸終歸會走向統一,海峽兩岸也要和日本打交道。所以從歷史的長河來看,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波紋。
中日應盡快建立政治互信
劉江永分享了在未來東亞戰略地位凸顯的背景下,對中日關係和其中美國因素的看法。他表示,中日關係十分重要。目前日本政府總體上遵守了中日聯合聲明,兩國在務實合作方面也有新進展,都有共同應對公共衞生危機的意識,合作潛力巨大。同時也要看到,日本近幾年對華政策具有不穩定性,主要體現在歷史問題、釣魚島主權歸屬認知爭議、海上對峙,以及台灣問題和香港問題上,中日關係經常會由於上述問題受到衝擊,因此也難以建立政治互信。
他建議,中日關係不應被看做是中美關係的附屬品。無論中美關係如何變化,我們都要保持和日本在四個政治文件基礎上的友好合作;如果日本出現違反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錯誤傾向,我們也要堅持原則和鬥爭。不能因為中美之間的矛盾難以克服,就對日本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劉江永重點談到釣魚島問題,認為這是目前影響中日關係的一個最重要問題。他指出,有人認為,釣魚島問題可以暫時擱置,但這種做法反而會加劇中日關係的緊張。原因在於,釣魚島屬於中國,中國有大量的法理和事實依據,然而日本百姓對此不夠不了解,容易對中國公務船在釣魚島海域執法和巡航產生不滿,甚至存在不友好勢力接機煽動日本民眾對中國的負面情緒。
也有人認為,如果中國實力強大了,超過美國,日本就會順從中國,釣魚島問題自然而然就會解決,這個看法也是不正確。因為中國歷來是一個講原則、講道理的國家,即便實力強大了,也要對鄰國擺事實、講道理,做到能就敏感尖銳的問題深入交流。
還有人認為,美國借釣魚島問題挑撥中日關係,打壓中國。但事實上,美國一些人反而是受到日本的影響,在釣魚島問題上被蒙騙,在決策時產生了偏差。例如拜登還未執政,菅義偉就與拜登通了電話,要求拜登承認日美安全條約第五條適用於釣魚島。
同時,釣魚島列島是台灣的附屬島嶼,台灣同胞中有很多過去和現在都積極維護釣魚島領土主權的人,海峽兩岸在這一方面也保持着交流溝通,這正是日本右翼勢力害怕的現實。
劉江永認為,明年釣魚島問題可能會更加突出,重要的是,中國要在澄清釣魚島歷史事實的基礎上,與日本建立政治互信,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他提出,中國既需要保持和日本總體大局的穩定,同時也需要抓住重點,在如何確立中日兩國的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續安全的方面取得一些共識,突破口還是防疫,這一方面有很大的潛力。
他建議,2021年美國新總統拜登執政後,中國也要尋求保持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這有利於形成中美關係和中日關係相互促進的局面,保證中日關係在正常軌道上繼續前進。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