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 不同機構各有特色
政府透過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由16間資助機構培訓、扶持有意在大灣區城市創業的年輕團隊。不同機構在推展計劃上各有特色,亦有分別。有意參與計劃的創業團隊宜事先研究了解。
在資助方面,政府採取配對方式,即受助機構每提供1元,政府便會資助4元,然則便可為創業團隊提供合共5元,資助上限合共是60萬元。在出資上,有份參與的青協和明匯智庫都以借貸方式資助參加者,而政府的資金則完全是以授予的方式資助。
青協表示會向12個入選的創業團隊,每隊提供最高12萬元貸款,政府便會配對48萬元,即最高合共有60萬元,分期發放,每當創業團隊完成一個里程碑便解鎖發放一筆資助。青協會要求參加者在創業資助計劃結束後一年之內分期償還貸款。青協表示早在2005年已在本地推動青年創業計劃,以免息貸款及導師支援方式助年輕人創業。
明匯智庫亦採取類似形式資助創業團隊,為12支團隊,每隊提供最多40萬元資助,其中8萬元是明匯智庫借予參加者,32萬元是政府配對給予參加者,透過六期分發給創業團隊。另外,明匯智庫估計,入選團隊在雙創基地各類資助和資金配對,最終可獲約100萬元資助。
不同雙創基地可選擇
青協與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合作,讓入選團隊可在前海夢工場落地生根,實踐創業計劃。「夢工場」自2014年開幕後,匯聚至少200間企業進駐。
至於明匯智庫,則與中山、珠海、廣州、東莞和佛山的雙創基地合作,在有這個計劃之前,明匯智庫已與廣州南沙區創匯谷合作,安排年輕人的創業團隊到當地開拓業務。
入選要求要留意
明匯智庫青年創業顧問黎達成表示,今次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他們會着重兩大主題,即創新科技和文化創意產業,因為他們見到這兩大類別在內地城市中發展非常蓬勃,港人亦在這兩方面有優勢,所以特別要求有意參與的團隊循這兩方面開拓業務。
青協業務總監鄧良順就指,青協沒有特別限制,只要不涉及違法行為,任何企業計劃書都可以,「有時開小店,有特色、有價值,其實都是幫年輕人實現夢想」。
不同的參與機構,對揀選「合適」的創業團隊,有不同標準,如何掌握評審心思,令自己事半功倍?不妨聽聽一些貼士。明匯智庫的黎達成表示,評審着重參加者的眼界,要目光遠大,不只僅以香港人為角度,「我們的思維很多時都從香港角度出發,目標人群可能就是700萬香港市民,但走入大灣區時,這個數字就要再多些,7000萬甚或以上的幅度,亦可能是中國其他城市」。
青協的鄧良順表示,評審會着重參加團隊的執行能力,同時要理解業務和掌握財政運用。而參加者的性格亦很重要,如果要經常接觸客人但個人性格較文靜,都會影響評審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