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瀾昌:愛國愛港 赤子之心 維護一國堅守兩制
2016-11-13
AAA
香港正處於一個關鍵時刻,由於港獨勢力猖獗,候任議員在立法會殿堂宣誓時公然做出侮辱中華民族、鼓吹港獨的言行。而泛民議員對此縱容、保護,助長其氣焰。逼得中央不得不出手,人大作出釋法,正本清源,撥亂反正。但是,這並沒有完,圍繞不真誠不莊嚴宣誓的議員的資格的角力才開始,港獨分子還揚言“暴力抗爭”,善良的香港市民都擔心安定的社會秩序受到衝擊。同時,香港的經濟發展也處於一個艱難時期,GDP增速低位徘徊,社會民生欠賬問題積累,尤其高樓價問題牽一發動全身,既影響住房的基本問題也阻礙百業發展。街頭巷尾,茶樓酒肆,市民充滿了焦慮的神情,大家不免要問,香港怎麼辦?香港何處去?
此時此刻,讀到董建華先生在團結香港基金會二週年晚宴講話,感到紛亂的頭緒變得清晰,尤其由衷感到董先生雖然已從特首位置退下多年,但是愛國愛港之心依然那般赤忱,服務香港大眾之意依然那般熱誠。
對於人大釋法,董先生立場是堅定的,說理是充分的,合法合理合邏輯的。對於今次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第104條的釋法行動,他表示絕對贊成的,認為這是將一切亂局反正走回正軌的唯一最適當的辦法。同時,他旗幟鮮明的表示:“香港社會有小部分人,包括一些法律界人士,認為這次就「反獨」事件,人大釋法會影響香港司法獨立及對法官構成壓力,我對這個看法極之不認同。”
董先生提出三個論據:一、人大釋法根本就是香港法律體系的一部分。根據《基本法》第158條,《基本法》的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這意味著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進行解釋,是香港法律體系的一部分。而且,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權是全面的。而香港的終審法院也曾在判詞中明言: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權是「普遍而且不受任何限制的」。董先生這一論據,實際是指出釋法會對香港司法獨立及對法官構成壓力,其實是不承認人大的釋法權,不承認人大釋法是香港法制及法治的組成部分。
二、人大釋法都是集中在中央政府負責的事務 。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於行使釋法權是非常嚴肅而謹慎的。自回歸至今,除了本次涉及「港獨」問題的釋法之外,其餘四次釋法分別包括1999年針對居港權問題、2004年針對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2005年針對補選行政長官任期,以及2011年針對剛果案所涉及的外交豁免權問題;連同在回歸前1996年對實施《國籍法》的解釋,可以看到,人大釋法的內容,每次都是集中在中央政府負責的事務上,涉及公民身份、外交,以及根據《憲法》第62條第13款由全國人大負責的特區政治制度設計等幾個方面的問題。對於香港法庭獲授權在《基本法》下對自治範圍內條款自行解釋的安排,全國人大常委會表現出充分的尊重。這一論據也表明,「港獨」牽涉到國家的根本和統一問題,中央政府不能不問。而由人大釋法打擊港獨,是最有力的武器。
三、釋法不妨礙法治。人大釋法既然是法律體系的一部分,按照法律規則、符合法律程式列事,又何來妨礙香港的法治呢?如果各人都以自己心中的一把尺來評價事物,以個人判斷代替最根本的法律規則,這便是真正的妨礙香港法治。董先生誠懇地說,“法官不是敵人,其實釋法所針對的只是港獨,釋法內容也只是針對港獨”,“我相信香港人是明白事理的。我希望法律界的專家也會認識到這個真理。”
值得讚許的是,董先生領導的團結香港基金兩年來的紮紮實實工作,一直關注香港社會民生問題,特別是高樓價難以置業,貧窮和中產階層的生活壓力,以及年青人上流問題等等。今年來,就發表了6份重頭研究報告,引起有關持份者和社會廣泛關注。許多學者都說,“董先生為解決香港的難題,真是傾心傾力” 。
董先生也深知,香港的教育出了問題,要祛邪扶正,還是要紮紮實實做好基礎教育,一點一滴增加正能量。前不久牽頭組織「國家創科博覽」,得到科創界港科院、香港工程科學院、香港科學會、科學園以及數碼港五個領航機構、7家大學院校、70多位教授專家、來自300多間學校近千位校長及老師、75個機構、特區政府、中聯辦以及6萬的市民大眾包括3萬3千多位中小學學生等的熱烈響應,使博覽演變成為全社會的科創盛事。
董先生在演講中表明了團結香港基金所做的初心。事實上,董先生最為掛念的是一國兩制在香港的落實,也許這也與他是香港踐行一國兩制的第一位行政長官分不開。他說,香港始終還是處於充滿挑戰的時刻,我們經歷了「佔中」和政改的困擾,近日竟然又發生令全港七百萬市民同感憤慨的立法會宣誓風波,這不單止是一個牴觸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的大是大非問題,更衝擊了「一國兩制」的基礎,損害香港和廣大市民的利益。但是,董先生說,我對香港的未來,始終抱有樂觀的期待。原因有兩個:我對一國兩制有信心,對香港人的智慧有信心。
董先生指出,中央政府對堅守一國兩制的決心,始終如一。一國兩制是香港自回歸以來的發展基石,只要這個基石不變,香港的未來肯定是光明的。香港的競爭力,同樣受到「一國兩制」的保護,甚至提升。香港在「一國兩制」的運作下,始終保持強健的經濟活力;「一國兩制」是香港社會民生發展的基石,亦是香港經濟發展的一個「護身符」。基石從來沒有動搖過。
董先生還說,相信港人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大智慧。他說所有人都明白,香港的未來,最重要的基石就是尊重「一國」,堅守「兩制」。這是香港長治久安的保證,也是香港抵抗嚴重撕裂的最佳良方;維持「一國兩制」最符合香港和國家的整體利益。人類在探討如何彌補分歧、增強融合上,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而「一國兩制」應該是在一國之內,讓不同信仰、不同制度、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可以團結在一起共建家園、持續探索最好的香港。
筆者想,董先生作為香港第一任特首,作為一位八十歲的長者,他的話本身就充滿著智慧,也最值得大家深思:“面對「一國兩制」,今天的香港需要一個更宏大的視野和歷史觀,需要一個中國本位而非僅僅香港本位的思維。 正因為「一國兩制」的實踐遭受挑戰,才需要我們加強堅守,我們香港在「一國兩制」問題上是不可以退的,退一步就是萬丈深淵,向前一步,才是我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