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誰是珠三角地區龍頭?

2017-07-18
Harry
香港媒體人
 
AAA

31.jpg

遼寧艦早前訪港引爆一眾內地民眾的「酸葡萄」,在不少社交媒體平台上,內地網民都在質問香港「憑甚麼!」,質疑越鬧事,得到的好處越多。

近年內地主旋律都是「中國騰飛,香港懶散」,內地民眾心有不甘可以理解。但是不論香港和內地民眾,都應該平心靜氣,多從中央大戰略出發,例如細看一下《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就可見香港地區龍頭在短期內不變。

在「框架協議」內,總則下對各城市有這樣的描述:

廣東,強化作為全國改革開放先行區、經濟發展重要引擎的作用;

澳門,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

香港,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推動專業服務和創新及科技事業發展,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

框架協議列明了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同時成為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攜手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香港在中央心中地位獨特

單數手指,香港已有「五中心、一樞紐」的定位,分別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資產管理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和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相較廣東的「先行區、重要引擎」,澳門的「一中心、一平台」,香港可謂贏足一條街,在中央心目中地位還是非常獨特。

再看看規劃,「協議」都是圍著香港未來發展來轉,列明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優勢,帶動大灣區其他城市共建世界級港口群和空港群,優化高速公路、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布局,推動各種運輸方式綜合銜接、一體高效。

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粵澳新通道等區域重點項目建設,都是為了打造便捷區域內交通圈,香港作為交通核心的地位不容易被取代。

港發展存隱憂或被深超越

當然,香港未來幾年的發展非無隱憂,數字亦十分實在。近年深圳、廣州的極高速發展,深圳GDP過去數年每年以近9%的高速增長,去年GDP總量為1.94億元人民幣(約2.18萬億港元),本港估計2017年GDP只是增長2-3%。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就曾經表示,深圳大有可能超越香港。

不過,香港作為開放型經濟體,集資金額有相當優勢,是深圳的1.5倍、廣州的兩倍多。香港更是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2016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第一位,超越美國。為中國面上貼金的能力都不用質疑。

雖然香港還有著不可取替的地位,本地競爭優勢被蠶食是可見事實,把所有發展議題都泛政治化的確需要扭轉。不論內地還是香港人,都應該認清中央明白香港對內地仍然有價值,香港人無需妄自菲薄,反而要努力自強,把握大灣區發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所有愛國愛港者都要深刻認識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這五個字,因為這是贏得我們大灣區戰略優勢的關鍵,只有做到高質量發展,才能增強我們大灣區的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只有用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才能對沖外部形勢的不確定性,才能助力民族的復興。

    上江南  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