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自願醫保醞釀多年終落實 公營醫療壓力有望紓緩

2018-03-07
Harry
香港媒體人
 
AAA

medi1.jpg

香港優質的醫療系統一直有賴公私營界別之間相互配合,然而近年來公私營比例逐漸失衡。數月前流感殺到,9間公立醫院病床全部飽和,歸根究底是因為醫療保險未夠普及,大部份人因負擔不了私營醫院的價格,而紛紛湧去公立系統。政府醫療開支已經年年遞增,日後人口老化,醫療需求只會有增無減,若然不及早做好公私分流,他朝公營醫療系統將會負荷過重。 

其實政府自90年代起已經就醫療改革進行公眾諮詢,期望重新調整公私營醫療界別的比重。可惜社會上對於融資方案久久未有共識,直至2008年政府再一次推出醫療改革方案諮詢,提出了共六個輔助融資方案,當中以自願醫療保險較為廣泛接受。又一個十年過去,陳茂波司長終於於本年度財政預算案交代自願醫保方案落實細節。市民日後購買自願醫保計劃保單可獲大約平均每名投保人$800扣稅額,政府預料扣稅措施可惠及約100萬名納稅人。 

提供標準化保單 增加市民購買信心 

香港保險業雖然算是蓬勃,但仍然有不少市民會有一種保險是呃錢的誤解。無可否認,現時市面上有部分醫療保險產品質素參差,用字含糊。有些市民買了保險,生病時去私立醫院,付了昂貴的檢查費後,卻發現原來自己所患的疾病不受保障。到頭來,需要全數自行負擔,因此保險起見,不少市民有事都仍然會選擇前往公立醫院。新論壇於2015年所進行的調查發現,70%受訪者擔憂自己的病患並不在保障範圍,當中40%人表示,如果患重病,仍然會選擇去公營醫院。如果買了保險的人繼續去公立醫院,沒有買保險的人也去公立醫院,真正有需要使用公營服務的人看醫生,只會變成難上加難。 

而落實自願醫保計劃與現時自由買賣保險,最大的分別除了退稅之外,就是多了政府擔當一個監管把關的角色。自願醫保保單理論上要符合政府所訂立的十項「標準要求」,當中包括終身受保,承保投保前已有病症,訂立標準保單條款及條件等等。政府劃一規管保單字眼,確立標準計劃同賠償,一方面提高保險質素,另一方面增加保險透明度及明確性,讓市民可以安心購買,避免回流公營系統。 

政府踏出第一步 未來還需努力 

現時落實的自願醫保其實並非完整版本,審閱兩年前的諮詢報告,政府當時提出了共12項「標準要求」。然而,因為保險業界的反對,最終政府刪減了必定承保和保單自由行這兩個條件。這意味著一群高風險人士會被排除在外,可是這一群人卻往往是最需要使用醫療系統的人士,政府日後可考慮進一步優化自願醫保並涵蓋他們的需要。另外,政府不妨參考澳洲「賞罰兼施」的方法推行自願醫保,即一方面繼續以退稅鼓勵更多人投保,另一方面向高收入而未投購私人住院保險產品的人士徵收1%的附加稅款,從而加快自願醫保落實的速度和廣泛性。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