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財:醫療通脹增幅高 推行醫保更顯重要
本港私人醫療成本高企,近日的調查更顯示情況有惡化趨勢。美世達信員工福利發表的2018全球醫療趨勢研究就發現,香港2017年醫療成本按年上漲高達9%,幅度為香港通脹率的6倍。隨著醫療通脹再創新高,社會各界也是時候正視醫療保險計劃的重要性。
醫療通脹受人口結構及醫療政策影響,本港近年人口老化加劇、公立醫院日益不勝負荷,內地人來港就醫的人數增加,也促成私營醫療需求上升。私家醫生變得搶手而薪金水漲船高、私院收費上升,以及引進更先進的醫療科技,都是醫療成本急劇上升的原因。結果更多市民轉往公立醫療體系就醫,形成惡性循環。
市民恐難負擔自願醫保
長遠而言,政府固然需增加公營醫療人手、診所及醫院數,以應付日益龐大的需求。但中長期而言,政府醫療應加快推行自願醫保計劃,並按照醫療通脹作優化處理。自願醫保計劃最快將於2019年推出,購買者可獲扣稅。政府不打算推行強制醫保,但醫療通脹高企下,自願醫保計劃下的保險公司收費會否讓市民難以負擔?
保險公司需要管理的是風險池內健康與不太健康的客戶,以健康客戶的保費應付不太健康客戶的賠償額,若健康不佳的客戶增多,保險公司的索償個案及賠償額多,與保險公司預計賠償額出現偏差,保險公司便會加保費維持利潤,結果可能導致愈遲購買自願醫保的人,保費就愈來愈昂貴,但健康的客戶卻要持續補貼不健康的客戶,做成制度上的不公。
應重新考慮強制醫保
另一方面,自願醫保只能協助一部份選擇參與計劃的市民,參與人數有限下,亦難做到共同攤分醫療風險的初衷,保費下調空間亦有限。政府應重新考慮強制市民參與,真正推行全民社會醫保。此舉有助讓市民無論到何處求診都得到保障,達致「錢跟病人走」,市民毋須再為節省成本擁到公營醫療服務系統,也可享受供應充足,又不愁無力負擔的醫療服務。
無論如何,醫療通脹高企,也令人憂慮日後可能成為保險公司加保費的藉口。政府推行醫療保險作為醫療政策一部份,絕對不能「無為而治」,不論是自設保險公司,或是與指定的保險公司合作,都必須訂立一個合理的加減機制,例如限制只可按通脹調整加幅。政府亦可推行輔助弱勢社群的補充政策,包括津貼弱勢社群的保費,確保每位市民均被納入全民醫保體系。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