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珮珊 :台灣醫療旅遊之爸爸換人工關節
大隻人妻今次要分享爸爸上月從香港來台灣醫療旅遊的經歷,讓大家比較一下台灣和香港的醫療體驗。
事件要先由幾年前爸爸的肝臟開始說起,長居香港的爸爸身體不適,才發現自己患有丙型肝炎,於是獲轉介至公立醫院專科門診,經歷了一年多近兩年的檢查和追蹤,爸爸仍未能確定自己肝藏出了甚麼問題,只知道影像有數顆東西,也曾懷疑有嚴重肝硬化或癌症,期間肝科醫生看見爸爸走路一跛一跛,安排照X光後確診左髖骨枯,再轉介到骨科排期。
誰不知骨科新症排期一排要3年後才能首次見醫生,最後幸得覆診肝科時醫生審視爸爸走路情況欠佳,再度向骨科寫信,將日期提前至不到兩年,但骨科醫生最後告訴爸爸只能換人工關節解決,手術輪候期為12年,同時認為肝臟病史不適合動刀。
由於爸爸走路疼痛太嚴重影響工作能力,大隻人妻建議他來醫療費較低的台灣檢查,家人介紹下,先在台北的中心綜合醫院掛號看骨科醫生,醫生即時安排照X光,並指出除了左邊完全骨枯,連右邊也開始出現骨枯徵狀,建議換人工髖關節,可隨時預約在台做手術。
為安全起見,我們先在台灣做磁力共振,檢查肝臟情況,含顯影劑收費1.5萬台幣,隔幾天讓一位院長級的外科醫生作詳細解釋,幸好這位資深醫生也是香港人,讓爸爸更為了解病情,並給予我們信心做手術,診金只是380元台幣。
至於隔月手術的安排,爸爸在動刀前一天飛抵台灣,下午入院進行心電圖、抽血等術前檢查,第二天早上動刀,不到兩小時便完成了人工髖關節置換微創手術。最重要是爸爸整個過程感覺良好,麻醉退後也不會疼痛難耐,隔天更可嘗試下床。雖然距離正常走動需時約3個月,爸爸認為痛楚已比過去少得多。術後一周覆診,醫生也給予建議如何自己在家鍛鍊肌肉,如何在不同階段選用助行器,以及在香港如何跟進康復進展。
爸爸今次的醫療旅遊,在台灣逗留了約2星期便與孫兒一起回港。包括單邊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和住院5天4夜,費用共約33萬元台幣(約8.7萬港幣),這是海外旅客用護照登記的全自費收費,選擇最便宜的病房,沒有任何保險,若是本地居民有健保則會便宜更多。
總結爸爸這次經驗,作為沒有供保險的基層香港人,無法等待香港公立醫院遙遙無期的治療,又沒有積蓄花數十萬港幣在私家醫院動刀,到台灣自費治療的確是另類出路,不單是費用經濟,醫生經驗和技術亦無容置疑,整個過程舒適便捷。當然,需要考慮萬一遇上併發症等風險,後續牽涉的事情也很複雜,但爸爸只是認為,既然在香港無法負擔高昂費用,身心也無法繼續負荷痛楚,台灣是一線曙光,讓他逃過只能依賴輪椅的下場,事實證明,今次他選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