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若水:中國進軍“臨近空間”搶灘空天作戰
通常而言,航空器飛行高度為距離地面20公里以下,航天器運行的空間則距地面100公里以上。臨近空間是距地面20公里到100公里之間的區域,介於航空器最高飛行高度與航天器最低飛行高度之間,是航空和航天空間之間的過渡區域,是空天一體化的連接部。隨著陸、海、空、天、電、網多維戰場一體化,臨近空間日益成為未來軍事博弈的新高地。
航空範圍的飛機易受到攻擊,氣象條件複雜;而航天空間範圍內的衛星易受干擾,且部署周期長,成本昂貴。相比之下,臨近空間十分獨特,除了火箭偶爾穿越以外,幾乎是一片空白空間,且溫度、氣流、氣象條件相當穩定,而且既可避免絕大部分地面攻擊,又能實施對地攻擊和對航天器的打擊。
其主要載體就是臨近空間飛行器,被譽為“飄浮在飛行禁區的懸頂之劍”,是空天一體戰的利器。這主要分為兩類。低動態臨近空間飛行器包括高空氣球、平流層飛艇、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等,可用作預警監視平台、通信中繼平台、電子對抗平台,不僅可為防空反導作戰提供信息支援,也可以直接進行信息作戰,破壞敵方信息系統。高動態臨近空間飛行器主要包括空天轟炸機、高超聲速導彈等,實現全球範圍的快速打擊。
中美加緊研發臨近空間飛行器
美國在這方面已經全面開弓。高動態臨近空間飛行器方面,五角大樓與NASA共同研製X-30飛行器就是典型,X-37B空天飛機,既能在大氣層內作高超音速飛行,又能進入軌道運行,返回大氣層後還能像普通飛機一樣著陸,具有其他航空、航天器無法比擬的優勢,被認為奠定了太空戰機的基礎。低動態臨近空間飛行器方面,提出了高空監視間諜飛艇計劃,目標是研製在20公里以上高度飛行的監視飛艇,開展偵察活動,未來還要在30公里要打造一個由多個飛艇組成的永久性高空漂浮平台,用作太空飛船的高空中轉站和補給站,此外還將臨近空間飛行器列入無人機武器系統的範疇。
中國目前也在積極發展臨近空間飛行器的關鍵技術和基礎裝備。201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學在新疆馬蘭成功進行了代號“4Q00I1”的飛行試驗,完成新概念浮空器臨近空間往返飛行。此次飛行高度達19.3公里,基本抵達臨近空間的底部。這是中國首次實現臨近空間浮空器安全回收且設備完好。同年8月,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透露,已經突破了20馬赫臨近空間飛行器的關鍵技術。這類飛行器是“快速全球打擊系統”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10月,中國自主研製的“旅行者”3號飛行器成功攜帶活體烏龜進入臨近空間,這是全球首次由浮空器攜帶活體動物進入臨近空間停留。
作為連接空天戰場的紐帶,臨近空間飛行器將在未來空天一體化作戰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研發臨近空間飛行器,表明在外層空間軍事鬥爭方面,具有了明確的戰略導向。尤其是軍隊改革中組建戰略支援部隊,統籌航天部隊和網絡信息部隊,將是今後承擔航天空間和臨近空間作戰的“主力軍”,與空軍及火箭軍形成配合。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