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仁諺:中興事件太High-tech!
近期,中美貿易戰開打,戰火波及高端電子產業,美國政府以違反伊朗貿易禁令為由,禁止中興通訊購買美國芯片七年,事件引發中港兩地熱議。
反對派媒體借機對中國芯片產業多踩幾腳,直指中國芯片技術落後,只能製造低端芯片,一旦切斷進口,整個技術產業都要垮掉。
親中言論則多感謝特朗普逼使中國下決心加快研發芯片。
其實,中國政府早就在已出台的《中國製造2025》等文件內,把芯片研發列為國家首要戰略項目,要求技術攻關。中國在芯片製造業上未能趕上,相信不是未有戰略,而是未有充分誘因。中興事件,正好為業界人士提供了心理上的攻關動力。
據知,電子物流業老大馬雲,早就本着「有危就有機」的想法,一方面研發Ali-NPU神經網絡芯片,一方面策劃收購芯片公司中微天,意欲在芯片製造業上與環球業界老大逐鹿天下。
看好與看貶兩種意見,表面上南轅北轍,但無論哪一方,都把問題置於世界貿易戰略的高度來討論,活活的給香港當局和創科界刮了一記耳光。中興事件明明是個打真軍、搵真銀的科技議題,可是不久前才拿到了陳茂波500億預算的創科局及相關業界人士,卻沒幾個能在這議題上插得上嘴。
夏仁諺認為,如此現象,反映香港政府缺乏人才,懷着過家家的心態辦創科,以兒戲的觀念看對待科技產業。
對於關鍵的問題──「甚麼是創新科技?」,夏仁諺比較了香港當局與中國國家政策文件,發現雙方在觀念上存在巨大差距。
先看看中國國家政策文件。「國發〔2015〕28號」提及製造業創新能力時,並不只是空泛地提及綠色、智能、創新等術語,更強調了一些較現實而具體的戰略要求:「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置資源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高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創新能力。」就這一句,即反映國家看待科技產業,重視整個產業鏈的有機配合,同時又站在戰略層面的高度,區分關鍵核心和非關鍵核心的項目,把創新視為對關鍵技術難點的克服。
反觀香港,夏仁諺查閱政府各種與創科相關的文件,發現文件普遍欠缺對「創新」一詞的深入說明,對項目技術水平的區分也不足夠,只有個別創科基金文件稍稍細致一點,區分了「上游」與「下游」技術。
即便如此,夏仁諺發現,創科基金名下十多個項目,幾乎一律只支援中小企或大學做中下游項目,說到上游項目,更有文件稱「上游研究屬於研資局的資助範圍,因此這類研究並不會獲優先考慮。」(見創科基金網頁評審機制部分) 至於研資局,只是大學教資會轄下的一個學術支援機構,與技術產業發展無直接關係。也就是說,香港的創科基金,就其文件上的定位來看,早已注定不可能產生任何上游或關鍵核心技術。
當陳茂波說要注資500億港元發展創科的時候,中國也在2014年由多家企業(包括中移動在內)聯手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據知至今投資額逾600億元人民幣,而印度也在2015年宣佈斥100億美元建兩家芯片工廠。
據估計,目前全球芯片市場約為3900億美元,是個大餅。500億港元的投資,給印度可以建一座芯片工廠,給中國可以協助攻克芯片技術難關。用在香港,除了河套項目也許還有剩餘價值之外,這筆資金相信很快就回歸大自然懷抱裏去吧。
說到最後,夏仁諺想起香港IT業界流傳的一句順口溜:「High-tech揩嘢,Low-tech撈嘢」。啊,明哂!說白一點,就是中興事件太High-tech,所以與香港創科無關。其實,香港人要做Low-tech,用得着設個創科局去支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