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香港何時才步入無現金城市?

2018-04-18
梁和
美資金融公司資訊科技總監
 
AAA

pay1.jpg

日前到北京公幹,在機場換了人民幣二千元,結果回港時,銀包還有一千九百多元,為什麼?因為整個旅途,從坐車、吃飯、買東西和訂票看電影,全都是用上微信和支付寶。所到之處,從外省來的基層工友,朝陽區工作的中產,到五道口的學生都活在無現金城市之中,省卻了零錢的麻煩,也大大提升了交易的便利。筆者用上電子支付,下載了不少電子書,也隨時隨地找到的士或房車遊走於國貿和金融區。這種體驗確實沒有在歐美或是日韓看到,讓人感到第二大經濟體下,內地民眾似乎一下子跳過了信用卡和提款卡作為交易的時期。 

從金融時報的報道發現,原來負責如此龐大的移動支付平台的公司之一,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正在進行最新一輪的融資,估值將達到1500億美元。它不單止是掌控移動支付,現時更有銀行、保險和中小企借貸服務。內地移動支付每年的金額已經到達驚人的數目,騰訊和阿里巴巴佔據了九成的流量,而有關的用戶也在第三、四線城市急速上升中。 

反觀香港,一張八達通曾經引來日本和東南亞地區學習,但抱殘守缺的思維和管理層沒有把握好創科的勢頭,白白讓香港的優勢給自我蠶食掉。本來只要開放平台,與銀行和電訊商合作推出程式,將八達通融入手機,自然可以保持競爭力和優勢。坐擁盈利下,只顧著如何轉化消費者數據賺錢,而忘卻了營運的初衷,結果八達通還是一張卡。隨著大灣區未來發展,香港人不應該再像八達通一樣,反而應該利用深厚和專業的金融知識,年輕人努力學好普通話之餘,不妨試試到深圳和杭州走走,把經驗和知識分享和加入這個創科新領域。創科局也應該聯同教育局和勞福局,定下十年人才培訓藍圖,積極讓年輕新一代接觸和到內地體驗,也許十年後,香港也能成為新獨角獸的基地。 

一些網民在社交媒體上對微信和支付寶打入香港感到不爽,只是在一個自由開放的資本主義社會,誰提供最好最方便的服務,自然就有顧客去使用,反之,香港創科企業、傳統金融機構以及政府應該加把勁鼓勵港資研發和找到空間讓新的意念,轉化為可行的商業方案。也許不用走到內地那種全方位的無現金都會,至少也學到芬蘭瑞典那個水平。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