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寧:非現金支付時代的「遺民」

2018-08-28
林奕寧
自由撰稿人
 
AAA

cash1.jpg

多年來,信用卡和自動增值的八達通是我的消費模式,近年興起各種手機支付程式,我都下載了,除了能免去接觸現鈔的,更能賺取積分或回贈。如果說我們正快速進入非現金支付時代,相信沒多少人會否認。

事實是否如此?噢,我記起了,每次看中醫,是付現金的!的確,對於擁抱非現金消費的我來說,若非看中醫,我早已忘記世上有現金這回事。看中醫是很費時的,部份中醫更不設預約,等候時間動輒一小時,待中醫診斷後,等執藥又是動輒半小時。就在等候的期間我觀察藥材舖的運作,看著問診的、送貨收款的、日常購藥的人進進出出,全都以現金交易,藥方上印有「什麼堂公司」,聰明的大家理應明白,開一家「無限公司」,全現金交易,「靈活」處理稅務就這麼簡單。

若大家有留意新聞,也許還記得數年前某位於中環的「生仔聖手」著名中醫被稅局放蛇查稅。

然後,你會明白,為什麼市面上許多小店都只收現金。客戶需要單據嗎?老闆黑面地隨便來一張「X記鮮果」的單,單上連地址電話也沒有,龍飛鳳舞寫下資料,這就是單據了。去一趟人流如鯽的傳統街市,原來現金支付的大軍比我們想像的更人多勢眾,不禁讓我疑惑,稱他們為「遺民」實不恰當,也許我才是異形。

沒有選擇之下的現金消費:如果商店只收現金而又必要幫襯(某中醫妙手回春?「X記鮮果」鮮甜可口?),作為消費者也只能配合。當「X記鮮果」的老闆收了一堆現金後,大量存入銀行又怕引起稅局懷疑,自然是盡量用現金。這個循環,只怕不易破解。現金增加了稅務問題和洗黑錢的可能性,是讓各金融機構和政府頭痛的難題。

在非現金支付種種回贈優惠下,為什麼消費者還會用現金呢?

用現金易於控制花費:我的一些朋友,因為擔心過度消費「碌爆卡」,日常生活都不用信用卡,身上有多少現金則花多少,簡單自在。的確,一刷卡即買下心頭好,更有各種分期計劃,周轉不過來有人會選擇每月只還最低金額,引誘太大,風險太高。新聞時有欠債輕生的個案,數萬元的卡數在雪球效應下滾至百萬,讓不少人對信用卡抱有負面觀念。

用現金私隱度高:那麼,採用增值式的電子支付又如何呢?不會過度消費了吧?不少人擔心個人資料流入大數據,令生活習慣外洩,都沒有安裝手機支付程式。很多人認為現金是私隱度最高的付款方式,反過來譏笑有人為了小小信用卡回贈出賣私隱。的確,慣用了各種非現金支付的我,每天收到五花八門的廣告,當你進行了信用卡大筆交易後,總會收到分期貸款的廣告;使用了微信支付後,你會被自動綁定關注該商家然後收到優惠。

政治或理念影響:各種手機支付程式背後的財團,也是部份人選擇棄用的原因。我有朋友因為政治取向,一直拒絕安裝微信;也有朋友因為反地產霸權,不安裝某個由地產商開發的支付程式。

難以理解的個人主觀想法:文章的最後,分享一個目前為止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妙用現金與八達通方式。某天在小巴裡,聽到一位大嬸分享她的八達通心得。她是用現金付小巴車資的,同行的朋友問她為什麼不用八達通,她說,八達通只用作坐長途車,如柴灣去荃灣,短程交通則會付現金,更說這是最省錢的方法。然後,她更仔細分析何謂短程和長程,雖然同行朋友和我都未能聽明白...因車程太短,在聽得明大嬸的妙論之前,我要下車了。

消費者的心理千奇百趣,特別是堅持使用現金的一群人的心理,正正是大數據未能收集而又最值得研究的。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