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無人商店」在港能落地生根麼?

2018-09-04
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AAA

fs.png

據北京同事張汐瑩報道,去年在北京掀起熱潮的「無人便利店」,短短一年後就悄然平息,多家便利店甚至早已關閉。有意思的是,遠在中國國土南陲的香港零售界近來卻摩拳擦掌,爭先恐後開設無人零售店。

其中,從事食品零售的香港上市公司四洲集團在上周率先宣布,將於旺角開設一家無人零食店,銷售100款不同種類的食品,成為集團首家「無人商店」。四洲強調,顧客在這家「無人商店」買東西時,只要將應用射頻識別(RFID)技術配合電子貨幣包,就可以完成整個消費過程,期間不需要任何人手。

AlipayHK(支付寶香港)日前也高調宣布在同一天於大型商場奧海城舉行無人店開幕禮。AlipayHK發出的新聞稿指出,公司這次開設的全自動無人商店佔地逾4000平方尺,是全港首家「無人商店」。消費者屆時可以用本地電子貨幣包進入店內,親身感受到新技術帶來的全新消費體驗。

隨着新零售模式在全球崛起,近兩年「無人商店」在中國大陸大行其道,甚至有集團也開始在台灣引進無人便利店。然而,當部分「無人商店」在大陸開始面臨經營困境之際,「無人商店」這種新模式能打入與大陸只有一河之隔的香港市場嗎?

香港零售業界似乎都不太看好「無人商店」能夠在香港成為主流。主營OK便利店的利亞零售集團行政總裁楊立彬昨天接受港媒訪問時提出的理據是:顧客可能會貪新鮮試用「無人商店」,但市民更需要人性化服務,所以估計這種零售業經營模式在香港難以盛行。

不少香港經濟學者則從成本角度出發,直指「無人商店」潮流在香港難成氣候。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就指出,香港缺乏經濟誘因推行無人零售,因為對零售商來說,租金才是最大的敵人。

他舉例說,以去年全港入息中位數1萬5500元(港幣,下同,2808新元)計算,假如每家便利店需聘請兩名售貨員,一家便利店每月的人工成本是3萬多元。相比之下,要引入一套無人銷售系統,不計算研發費用,所需成本超過百萬港元,可見無人零售模式並不能減少零售商的成本。

麥萃才還認為,技術障礙是無人零售面對的另一個問題,如顧客選取貨品後沒有到結算區「埋單」,就強行沖閘離開怎麼辦?可見這些企業的系統解決團隊仍要解決「無人商店」出現的保安及系統漏洞。

說到底,「無人商店」要成功在香港落地生根,商品價格始終是最關鍵的因素。香港作為經濟大都市的一大特點是人人精打細算,選擇光顧哪一家商店,除了貨品選擇是否豐富之外,主因就是價格。不少港人都期待「無人商店」既然沒有收銀員,產品理應更加便宜,否則不如選擇去有人氣的店鋪。

事實上,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一家企業能否成功壯大,與當地社會文化有着緊密的關係。許多在大陸很成功的企業近年進軍香港,都因為文化差異而難以在香港成功複製,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例子莫過於共享腳踏車。

其原因在於香港人多地少,道路不如大陸寬廣,市區根本沒有腳踏車道,多年來一直是人車爭路。如果共享腳踏車大量普及,香港道路擠迫問題必然更嚴重。

此外,香港的交通發達,共享單車腳踏車只能發揮休閑娛樂作用,而不是彌補公共交通的不足,要開拓市場難度大。結果共享腳踏車在香港的熱潮很快就冷卻,大陸共享腳踏車巨頭ofo早前更宣布撤出香港市場。

當然,香港上述兩家「無人商店」尚未開張,目前對其前景輕率下定論實有欠公平。但無論如何,對這些「無人商店」的老闆來說,新店開張除了測試技術,還能夠吸引公眾眼光,增加知名度,何樂而不為?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