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開心 四成扮無事

2018-09-28
 
AAA

新學年開學至今近一個月,有機構調查發現,近四成學生壓力指數偏高,超過一成半人有輕度至嚴重程度的焦慮傾向,而壓力來源主要來自應付測考,擔心成績未如理想。此外,四成學生在不開心時傾向「扮無事」,逾半會怕父母擔心而「收收埋埋」,機構提醒日積月累的情緒壓抑只會更難處理,籲學生多觀察個人情緒狀態,遇困難可主動求助。

shutterstock_1043979523.jpg

(shutterstock)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以問卷形式訪問2,609名中學生及大專生,了解受訪學生面對新學年的壓力指數。

調查發現,以10分為自評壓力最高水平來計算,近四成受訪學生自評達7分至10分,另有逾四成人則處於4分至6分的中等壓力水平。壓力來源依次為「應付測考」、「成績未如理想」及「休息時間減少」。

另一方面,超過一成半受訪學生有輕度至嚴重程度焦慮傾向,他們過去一星期較常出現徵狀包括「容易感覺疲倦和乏力」、「比平時容易緊張和着急」、「容易感到煩亂或覺得驚恐」等。

怕父母擔心 逾半「收收埋埋」

要紓緩情緒,六成人會聽音樂減壓,但亦有近四成人「藏在心裡,扮無事」,少數人更傾向以消極方法處理,包括「發洩在別人身上」,甚至「傷害自己」。

調查又發現,普遍學生均會擔心負面情況會影響別人對自己的觀感,超過五成人不想父母知道自身情況,怕他們擔心,亦有五成人覺得散播負能量會令朋友不喜歡自己。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督導主任徐小曼表示,調查結果反映學生對情緒存有誤解,如認為情緒會為別人帶來負累,擔心別人不會接納,故傾向隱藏,但日積月累的情緒壓抑只會更難處理,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她並分享青協過往曾處理過的個案,有中六女生深受文憑試壓力影響,開學不久已情緒低落,在溫習室會迴避他人目光,不願接觸他人,亦向家人隱瞞問題,其實同學如對學習或人際關係等感到困擾,應主動求助,與人分享是紓緩情緒的重要一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