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觀察/高齡化下的日本中小型企業真的被淘汰了嗎?
工廠工人
在日本經濟領域裡,90%以上的日本企業屬中小型,僱用的人數也佔勞動人口的70%以上。最新調查數據顯示,企業面臨主管青黃不接問題。曾有新聞報道過,全日本127萬家左右的中小型企業,將可能因無人接棒而面臨關門的風險。最新這一調查數據顯示,如果此一趨勢無法盡早扭轉,在高齡化問題沖擊下,日本中小企業群可能在2030年完全被淘汰。日本日經新聞曾報導,日本政府正加緊避免中小型公司全軍覆沒,因這種現象不僅會削弱日本產業的支柱,更可能導致日本獨有技術流失。
日前,筆者在日本記者中心的安排下走訪了岩手縣一家家庭紡織品工HOMESPUN,這家工廠1961年創業至今,是全日本唯一一家本地生產羊毛紡織品的企業。筆者來到工厰看到外表其貌不揚,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但是,當我們走進工廠聽到工廠負責人菊池久範介紹之後,著實讓筆者吃驚;這家小企業加上老闆才17人,機器只有幾部,但是,他們所供應的材料全部是本地和歐洲的世界大品牌,年收入一億五千萬元。
生產中的布料
採訪中,菊池久範介紹到;產業革命以前在英國誕生的使用傳統羊毛的家庭手工編織HOMESPUN,這種花費很長時間編織的毛織品,有着獨特的風格。他們是世界上唯一一家繼承了現在英國也沒有使用的傳統技法的企業,目標是擴大家庭手工編織的可能性。從創業以來上一代人那裡繼承下來的技術,融合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製作出多種質感的布料。它超越了在稀少性上尋找價值的工藝品的限制來創造自己的未來。企業認為,這才是繼承的真正意義。
他們使用嚴格挑選的羊毛,完全手工印染裝飾編制,純手工製作完成的紡織品更加柔軟溫暖。現在不僅僅是手工編織,手紡,也指重視手制的感覺的蘇格蘭粗花呢(粗紡毛線織成的厚重結實的織物)。誕生於英國,岩手縣培養的傳統技藝是在明治時代傳到了日本。在軍裝用的毛織衫的需求高漲的情況下,各地都湧現了羊群飼養員。
筆者試戴世界名牌帽子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羊毛被作為軍需物資來管理,還被限制家庭生產。處於休眠狀態的家庭手工編織再興在戰後。國內的產地已經消失的同時,岩手的家庭手工編織作為傳統產業被保護,製作者致力於製作高品質的作品。岩手縣的家庭手工編織現在佔全國生產額的約8成。
菊池久範說;企業追求技術,再現了手紡和手織。如果家庭手工編織的價值是手紡和手織的稀有性,那就只能作為工藝品來對待。公司的目標是成為具備能夠批量生產的技術能力的製造商。導入舊式飛機織機的改良機器,慢慢地織布,開發出模仿手紡風格的方法,制定出與交貨時間,品質,價格相對應的機制。這種不斷開展創造新事物的活動,正是成為產生新技術獨特的產品的源泉。
因此,他們成為了公認的世界性商標的廠商。花卷市東和町從明治時代開始就根深蒂固的綿羊飼養,公司的歷史就是從農家副業的羊毛生產和毛織加工成為了事業。穿着定制服裝是主流的時代,業績雖然很順利,但如果換到現成成衣的話,情況就徹底改變了。隨着批發商的衰退,公司尋求的新出路就是與設計師品牌的交易。為世界聞名的品牌提供獨一無二的面料,公司也磨練出了與各種訂單相對應的技術力,新事物的設計能力。將粗線和細線組合起來,使用各種材質的線,通過在編織方法上下功夫,可以表現出各種各樣的質感,被以法國的高級品牌為首,重視設計性和功能的海外著名品牌認可,公司也開始向韓國和中國設置銷售渠道,擴大對亞洲的銷路,以世界為舞台來開闢未來。
綜合以上所見所聞,正如日本著名文學家大江健三郎喜歡魯迅的這段話:“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大江健三郎從中汲取了力量,他認為絕望中孕育着希望,這也是帶有危機感和憂患意識的日本人普遍的心態。也正是在危機感中,在和平時能夠發現機會,擺脫危機,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環境中取得優勢。日本是以“物哀”思想貫穿到民族心理之中,日本人居安思危。他們認爲;沒有危機就產生危機感,從最壞處着眼,及早準備,把中國經典名言“憂患興邦”發揮到極致。 哪怕是被我們看成日本人絕望的心理,日本人自有其獨特的解讀。
因此, 許多媒體和個人認為日本好景不長,認為其陷入“絕望”。但是,應該指出,我們不應以己度人,錯誤解讀日本的民族心理,切莫把日本人的危機感當成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