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拆局】11月股市: 變幻莫測 靜觀其變

2018-11-01
 
AAA

WhatsApp Image 2018-01-02 at 09.43.26 (1)_副本.jpg

正如筆者上月文章所提及,10月的美國股市,其波動率遠高過平均值,差異率達37%。有目共睹,最強的美股最終都失去動力,10月道瓊斯指數表現不但大幅波動,進銳退速,也從10月3日的歷史高位26951反覆下跌至24160附近才有支持,其它積弱的亞太主要股票市場,更不堪入目。港股恒生指數10月累計跌10.1%,創近3年最大單月跌幅,並連續6個月下跌,是36年來最長跌浪。上證綜合指數10月下跌219點,約7.8%,創4個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日經指數自10月2日觸及的27年高位下跌12%,10月指數下跌2200點,跌幅9%。南韓首爾綜合指數10月下跌314點,約13%,是2008年10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台灣加權指數10月也下跌1204點,跌幅近11%。

政治因素左右股市

11月股市又如何呢?毫無懸念,政治因素已左右股市走勢。特朗普高喊「美國優先,白人至上」的口號,成功騙得失意的低教育水平白人選票而登上總統寶座。在11月6日美國中期選舉前,將會用大同小異的手法,變本加厲地把中國「妖魔化」,口頭上加大關稅力度,使「中美貿戰」更逞白熱化,以達欺騙選票之目的,力求共和黨仍可控制參衆兩院。如共和黨獲勝,特朗普政府的鷹派思想實必更跋扈囂橫,「中美貿戰」將會愈打愈烈,加劇全球金融市場震蕩,促使全球經濟快速下滑,達「先死而後生」的情況,重新制定自己主導的遊戲規則,就像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一樣,美國受影響相對上比較少,也是復蘇最快的國家。反觀來看,如民主黨控制了眾議院,根據最新民調,大部分民主黨支持者都希望議員啟動對特朗普彈劾程序,加以遏制他的橫蠻行徑,這可減低特朗普政府的囂張氣焰,有利中國進行比較理性的中美貿易談判。

事實上,「中美貿戰」的成因充滿歷史遺留下來的種種因素。遠在1978年鄧小平決定改革開放,讓外資投進國内市場,其中一個條件就是引入外國的先進技術,以高科技改善社會發展,振興中華。1980年的國民生產總值(GDP),美國是中國的12倍,當然不放你在眼内,不在乎與你分享部分先進技術以換取打進國内市場,獲得超低價的製造成本。在2000年,美國的GDP 仍是中國的9倍。其後10年,美國集中精力追殺「911事件」的拉登,無暇遏制中國之經濟及國力增長,到了2010年,美國的GDP只是中國的3倍。然而,到了去年2017年,中國的GDP已快速增長至12萬2千億美元,美國的GDP是19萬4千億美元,是中國的1倍半稍多而已!加上中國的「一帶一路」及「中國製造2025」國策,尤其是後者計劃提及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從「製造大國」成為「製造強國」;到2035年,中國的製造業更將超越德國和日本等發達工業國家的製造業,使西方國家大爲震驚!

「中國製造2025」已成為中國與歐美經貿摩擦的關鍵:中國以政府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與西方以市場主導的截然不同。歐美認為「中國製造2025」在本質上要取代西方國家的技術,一旦實現高科技不依賴外部的自給自足,就可以把西方技術趕出中國,進而逐步以中國版技術取代國外技術,再擴散到全世界,與歐美爭奪市場份額。所以無論是那個黨派當權,美國都會針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及國力擴張,只是時間和形態上的稍有不同。

中美貿戰連鎖影響浮現

從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中美貿戰」所掀起的連鎖性反應已在某些行業浮現。國家統計局聯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布,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跌至50.2,低過市場預期,創2016年7月後新低;10月中國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53.9,按月回落1點,創去年8月後新低,反映非製造業增速放緩。

美國10月芝加哥採購經理指數跌至58.4,創4月以來最低,反映該區商業活動擴張步伐減慢。10月數據低過9月的60.4,跌幅超出市場預期。德國9月實質零售銷售創5年來最大跌幅,消費者支出按年出乎意料下跌2.6%,是2013年6月以來最大跌幅,反映德國經濟長期繁榮可能接近尾聲。

充滿「短線獲利」機會

很明顯,全球經濟增長及投資者的態度,已受有可能惡化的「中美貿戰」所影響而慢下來。加上美國聯儲局繼續逐步加息,香港也被逼跟隨,加重企業融資成本和「供樓」成本,可能引致部分公司倒閉及加速本港「瘋癲」樓市的下滑 --- 從最近某大地產代理公司裁員可見一斑。全球經濟寒冬將至,投資者切勿掉以輕心。預計11月全球股市仍受美國中期大選結果、「中美貿戰」發展、加息步伐、資金流向及地緣政治所影響而瘋狂地大幅度波動,充滿「短線獲利」機會。當然,進取不忘穩健,切要「鎖定利潤」及「嚴守止蝕」……

黎永良 

資料來源:信報

延伸閱讀
  • 在短期來說,「中美角力」為世界造成動蘯,世界各國都正受熱錢流走之威脅。香港作為區內的「股票中心」,正可想盡辦法為內地企業「圈錢」。
    港府現在最應該做的便是盡快「激活」股市,例如我們可以減低交易成本,加快金融創新及數碼化等等。

    寒柏  202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