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展:學生肆意妄為 根源是毋須負責無後果
都說大學是教書育人、學術研究的寶貴「淨土」,理應培育社會未來的棟樑、國家的接班人。不過,近期本港大學發生的幾則事件牢牢佔據每日港聞的頭條。
一則當然就是令人瞠目結舌的浸會大學凌晨粉塵爆炸,另一則是嶺南大學學生在畢業禮上蠻橫示威,破壞畢業禮的莊嚴。這兩則事件都是又可氣又可憐。
行為幼稚無知
相信前一則新聞一出,大家首先會聯想到2015年台灣八仙樂園派對活動的粉塵爆炸慘案,釀成15死484傷。浸大涉事學生年齡介乎18至23歲,八仙樂園事件發生時即使年紀最小的學生也已入讀中學,當時這起震驚八方的事件被廣泛報道的情境仍然歷歷在目,筆者着實不相信這些學生不了解火燄與麵粉相遇可能引發爆炸的嚴重後果。
暫且不討論同學是否單純地慶祝或者烘托興奮氣氛,但玩得不顧後果卻是千真萬確。所幸今次學生只是受傷,沒有引起嚴重傷亡,如果爆炸釀成大型火災,很有可能燒毀整個宿舍,對其他同學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後果就不堪設想。
有報道指,竟然有家長要求校方對涉事學生從輕發落,不要「過分追究」,而校方也說不會處罰犯事學生。如果報道屬實,同學們的行為也不能說事出無因了。
本港學生喜歡在畢業禮上示威已經不是新鮮事,嶺大同學向特首「拍枱」並把標語強硬放在她枱前卻是十分「新穎」。
前幾日,嶺大幾位碩士生同學在畢業禮上台接受證書期間,手持各式反對政府政策的標語,高叫口號,這不僅是冒犯作為校監的特首,更是無視幾百位在場的其他同學和嘉賓。
這些嶺大同學打着「言論自由」旗幟,在「言論自由」掩護之下,在不適當的場合做出不應該的行為。普通大眾絕不會在他人婚禮上散播對婚姻不吉利看法,同樣不會在殯儀館追悼過世人士時,做出不尊敬死者或其家人的行為。在合適的場合作出合適的、有禮貌、負責任的行為,是再基本簡單不過的要求。
如此作為的同學,可以不參加典禮,可以在校園其他地方示威,但在典禮台上舉着標語高叫口號,不僅是破壞秩序,更是不尊重場合、不尊重自己、不尊重學校、不尊重其他同學、不尊重來參加畢業禮的其他同學的家長和朋友。
看到這一代已經在大學讀書的年輕人,所作所為仍然如此幼稚、不負責任,着實令人擔心。造成現狀的其中一個原因當然是教育問題。筆者在早前的文章中數次提及,人成長的教育離不開幼時的家庭教育、學生時期的學校教育,以及畢業後的社會教育。三者互相連結、互相覆蓋,為何有些學生變成如此?相信三方面都有責任,一是沒有教導學生正確的是非觀,二是學生犯錯犯規後沒有給予正確的引導、教訓,學生沒有承擔應有後果。不正確行為才會愈演愈烈。
勿再縱容姑息
香港是國際社會,凡事喜歡引用國際標準做參考。在處理學生行為不當方面,也有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案例可作參考。一是不久前,台灣新竹光復高中學生在創意變裝活動中身着納粹服裝,引發國際關注與批評,最終校長引咎辭職;第二是上月,美國威斯康星州一高中男生拍攝團體照時,擺出納粹姿勢引發軒然大波,照片一出即被刪除。美國傳媒ABC和CNN報道此事時都對學生臉部做了特別的模糊處理,學生行為不當在美國的確是大忌;更出名的一例則是2017年數十名哈佛大學新生因為在聊天群組中發布攻擊性的、含有種族歧視的圖片,學籍被取消,10年苦讀功虧一簣,後果嚴重。
由此可見,香港某些人喜歡拿來做榜樣的西方社會,對「言論自由」都是底線鮮明。當下一代踩到底線,他們的教育方式便是嚴懲,學生、學校、當局都要為學生的不當行為付出慘重代價。
所以呼籲香港不要再繼續縱容、姑息學生的錯誤行為,做錯事就要被教訓,要負起應負的責任。如若不然,學生踏進社會,就要面對更加嚴厲的懲罰,工作期間若行為不當,就會被炒魷魚,失去工作,再嚴重的,就會被告上法庭。
社會的未來屬於年輕一代,如果年輕人繼續肆意妄為,有明火時拋灑麵粉引起火災,在莊嚴場合擾亂秩序,毫不尊重,香港社會將來還有希望嗎?香港社會的安全和秩序受衝擊,受害最深的就是年輕人。希望學校管理層勇於擔當,停止姑息,敢於向一小撮學生說不。
負責教育的人們,家庭教育的主導者——學生家長,學校教育的主導者——校長老師,社會教育的主導者——社會領袖、政府官員,都應負起責任,嚴肅地幫香港下一代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用適當懲罰、教訓,令即將步入歧途的年輕人重回正軌。
文章原刊於《信報》2018年12月1日。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