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頭頂「毛秘」 李銳情何以堪

2019-02-20
李伯達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會員、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LI1.jpg

中共自由派元老李銳走了,享年102歲。不少跑中國政治新聞的境外記者,都和這位老人有過接觸。那是十四年前的春寒料峭,在八九風暴下台的原中共總書記趙紫陽逝世,如何操辦喪禮一度僵持不下,後來經過妥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中共第四號人物賈慶林參加,並且允許生前友好,廣東、四川、河南等老部下和家鄉代表送行。我是在告別儀式翌日去李家採訪老人的。

李府位於木樨地22號樓,也稱「部長樓」,大概有兩百平方米,裝修簡單。當時李銳已經88歲,坐在沙發,精神奕奕,一口湘音,聲如洪鐘,只是有點耳背。他的第二任妻子張玉珍也六十多了,看起來很精明能幹,把李老照顧得很好,大家都叫她「張阿姨」。記得李老說了一句:「王光美(劉少奇夫人)也住這裡。」

回憶起之前一天的告別儀式,李老非常感概:「去的人很多,人山人海啊,有很多人哭了。」對於官方處理後事的手法,他認為尚可接受:「總的說是讓老中青廣大群眾對趙紫陽同志受的委屈,在他去世後稍微一點點安慰。」但他認為,胡溫等領導人由於體制的壓力,仍然會在天安門事件和趙紫陽問題上守住底線。

記得那天採訪了半個小時,由於拜訪的客人太多就匆匆結束了。其後十幾年,仍然不斷有李銳的新聞,他尖銳批評體制,呼籲政改,鼓吹憲政,力挺自由派刊物《炎黃春秋》,實際上扮演黨內自由派領袖的角色,十九大還發表「書面發言」,痛陳《炎黃春秋》編輯部遭強力改組,事件「令人費解」,希望中共走「全面改革開放道路」,廣開言路,讓人民說話。

李銳走了,港台及很多海外媒體的大標題都是「毛澤東秘書李銳病逝」,連英文《南華早報》也不能免俗。這也許是編輯為了搞噱頭吸睛,但頭頂「毛澤東秘書」的光環離世,不論對李銳,對毛澤東,都是一種諷刺,也令「毛粉」痛心疾首。

陳伯達、胡喬木、田家英是公認的毛澤東大秘,李銳這個秘書究竟有什麼來由呢?那是1958年的南寧會議,時任水利部副部長的李銳參與三峽問題的辯論,力排眾議反對三峽工程上馬,受到毛澤東賞識,「以秀才的名義嘉獎我,要我當他的秘書。我以工作繁忙作推辭,結果還是要我做他的兼職秘書。」後來毛澤東把這種「兼職秘書」稱為「通訊員」。

李銳曾在上書房行走,紅得發紫,這是客觀的事實,也因此雖然並非中央委員,卻可以參加盧山會議,上海市委書記柯慶施上山也要送他兩瓶茅台。但在會上他質疑大躍進,被列為「彭德懷反黨集團成員」而遭厄運,這個「兼職秘書」大概也就一年半。

說李銳當過毛澤東秘書,當然也說得過去,但只是兼職秘書,並非正式編制,而且時間不長。出版社和媒體用「毛澤東秘書」形容李銳,是為了轟動效應。

這讓人想起著名學者、翻譯家資中筠某年在香港書展演講,有媒體冠以「毛澤東翻譯」,她馬上發函澄清:年輕時有一段時期做翻譯工作,在千百個翻譯對象中也曾包括毛、周等領導人,但決不是專職,那時他們也沒有專職翻譯。因此這不是一項職務,更不能作為頭銜。

由於掌握第一手資料和親身觀察,李銳是權威的毛澤東研究專家,晚年對毛氏更有嚴峻的批判,可以說是「非毛化」的急先鋒。頂著「毛澤東秘書」的帽子離世,似乎有點弔詭,實際上也是對這位黨內自由派領袖的「矮化」,真箇是情何以堪。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政治局會議是否也和國務院常務會議一樣減少了,還需要更多數據和信息來支撐,政治局會議在中共決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會不會變化也有待進一步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高層決策流程和模式已隨着政治現實的變化而轉型,中國不會有新的「習李時代」,政治局集體決策也成了過去式。在核心地位充分鞏固、最高領導人的決策指示能被無障礙貫徹落實的新時代,政治局開會次數少了一些,也在意料之中吧。

    楊丹旭  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