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認清香港大時代 勿做大國角力炮灰

2019-08-07
吳桐山
學研社研究員、時事評論員
 
AAA

hk1.jpg

香港回歸22周年,事前沒人預計得到,這一年的香港會發生這麼大的暴力衝突;更沒有人可以預料到,這麼多香港年輕人居然選擇與這個地方玉石俱焚;更難以相信有這麼多人,會對這種暴力行為表示「可以理解」和「可以接受」。

早在6月19日,我在《思考香港》撰文「誰能拯救年青人於成魔的邊緣」,當中提及,之所以這麼多青年人會出來參與這種活動,是因為這令他們獲得「成就感」。「成就感是驅使任何人不斷去努力、挑戰的動力,但動力本身是中性的,既可以朝好的方向發展,也可以朝壞的方向發展……一個人向哪個方向走,取決於他在哪些方面找到了成就感,而那個方向對社會帶來的後果,往往是事後才知道的。」在8月5日的「三罷」中,我們目睹一名司機被示威者制服按在地上,示威者朝這名司機大喊「你已經被拘捕」。你沒有睇錯,是示威者說司機被拘捕了。這一代香港青年,活在陰影下,被各種「沒有上流出路」的文宣洗腦,被標籤為「廢青」,充滿了挫敗感。但他們蒙面走上街頭的一刻,他們竟然搖身一變成了「統治者」,這是一種多麼大的「成就感」?我住的地方也有一些蒙面黑衣的示威者,多次與他們一起坐電梯,在不蒙面的時候,他們都還是斯斯文文、規規矩矩,某些議員還形容他們是「乖仔乖女」。但一旦蒙面,他們就覺得可以放縱自己被壓抑的情緒,去反抗現實生活中的挫敗感。

千萬不要誤會,我完全沒有為暴力活動漂白的意思。暴力就是暴力,是絕對不可容忍的,警方絕對應該零容忍執法去制止這種行為,將他們參與暴力活動的「成就感」撥亂反正為「挫敗感」,才能制止這種活動蔓延下去。我甚至認為特區政府的警隊人數已經顯得不足,需要想辦法在短時間內增強能力才能有效維護社會秩序。我只是嘗試站在這些年青人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的心理感受,這或許有助於我們在今後思考如何改善我們的社會。

香港正進入一個大時代,這個大時代不是香港這個小地方可以改變。香港以前就是中國與外界,主要是歐美的聯繫窗口,依靠中介角色生存。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一切都改變了。最新的數據,中國已經不是美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反之亦然,兩國的互相依賴減少了。與此同時,互聯網時代,更多的經濟活動依賴互聯網的大平台進行,香港的中介角色早就無以為繼。因此,香港的中介角色弱化是不可逆轉的大勢。

經常聽到有人說,香港是一個經濟城市,千萬不要做一個政治城市,這對香港人沒好處。這個道理都懂,但香港人似乎無權選擇去做一個怎樣的城市。在傳統中介角色褪色的同時,中美在國際間的意識形態鬥爭越演越烈,在兩個大國爭做世界「一哥」的漫長過程中,香港很可能成為其中的磨心。因為歷史原因,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下面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地方,這天生就是兩種意識形態正面衝突的戰場。尤其在這種制度下,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間難免存在一些落實權力上的空隙,成了別人的可乘之機。外部勢力借香港這個地方對中國發動衝擊,顯得成本很低。

因此,香港人需要認清這種大形勢,認清自己的角色,切勿成了大國角力的炮灰。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立法會19日早恢復對基本法23條草案(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的二讀辯論,全體委員會6時30分許通過修正案,並在近7時三讀投票,全體一致通過。 二讀三讀前後大約耗時10

    紀碩鳴  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