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財:旅行社獎勵計劃不痛不癢須另覓良方
旅遊業是本港經濟火車頭之一,政府推出了「旅行社現金鼓勵計劃」支援旅遊業發展,為入境及出境旅客分別提供 120 元及 100 元獎勵予旅行社。補貼做法雖然一定程度上資助了旅行社營運,讓他們可度過難關,但有關補貼金額有限,而且方式單調,到底多大程度能起到扶持旅遊業的作用?
計劃預計11月推出,推行至明年3月底,特點在於並非資助個別旅客,而是按接待過夜旅客人數計算現金直接資助旅行社,措施讓旅行社可彈性決定是否或如何回贈補貼予旅客。計劃惠及約1,700間旅行社,每間旅行社可計算獎金的旅客名額上限500個,資助額上限為六萬元。 計劃的資助金額不多,只是勝在方式簡單直接;政府寄望能透過扶持旅行社營運,連帶使旅遊產業鏈的領隊、導遊、酒店及航空業受惠。可惜這些金錢,不論是對旅遊業發展或紓困,都只是杯水車薪,聊勝於無。這些補貼固然不足以讓旅行社應付舖租等恒常開支,即使全數用作旅客光顧的折扣,也效果不明顯。
政府提出計劃意願良好,卻單調僵化。對生意不多的小型旅行社而言,要取得獎勵上限的一半已成疑;大型旅行社雖能輕易最得全數資助額,但這六萬元對本已有穩定客源的這些大型旅行社而言卻是不值一提。故不少業界人士也反對這種無差別的資助方式,希望政府可針對不同規模的旅行社有不同幫助方式。例如小型旅行社而言,應有較大的資助金額,讓他們以實報實銷形式去交租或支付員工薪金。而針對大型的旅行社,則應加強「撮合」他們與其他旅行社或酒店一起提供旅客的住宿及交通優惠,使大型旅行社的龐大客源能惠及更多機構。
要讓旅遊產業鏈度過難關,政府必須制定更具遠見的旅遊政策,才能吸引香港更廣泛及更穩定的旅客,帶旺香港經濟及文化發展。與其透過短期的金錢資助,倒不如設法長遠提升本港的旅遊定位。本港旅遊業之所以容易受短期負面因素影響,主因是過往太著重俗稱「購物團」的「購物為本」旅行團,故一旦有影響這些購物旺區的事故發生,這些購物團的營運就大受打擊。政府應發展以不同歷史建築或遺跡帶動的「深度遊」,這類旅行團不容易受經濟衰退等短期負面因素影響,更可帶動本港多區人流,長遠把本港的文化向世界各國輸出,帶動本港的旅遊以及文化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