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也談《蘋果》公信力第二
作為香港一份具廣泛影響力的報章,《明報》由2000年初起,一直於報頭印上「公信第一」字眼,緣於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進行的本地新聞機構公信力調查,該報在中文報章穩居第一。雖然該報強調這是自勉,但槍打出頭鳥,還是引來一些人的冷嘲熱諷,呼之「公信報」。
《明報》掛著這個「神主牌」(或曰「貞節牌坊」)十幾年才刪去,皆因調查顯示其公信力不再第一。中大近日又發佈三年一度的傳媒公信力調查,《明報》重奪「公信力第一」中文收費報紙,未知會否重新印上「公信第一」?
但其實《蘋果日報》才是最大贏家!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大部份傳媒的公信力評分均錄得下跌,《蘋果》逆市上升,成為收費報紙中,公信力評分唯一有所上升的媒體,評分由三年前的5.18升至5.71,躍升五位成為公信力第三高的報章。公信力第一是英文《南華早報》( 5.89分),其次是《明報》( 5.72分)。換言之,《蘋果》是「公信第二」中文報紙,而且與《明報》只差0.01分,可以說是並駕齊驅,一時瑜亮。看到這個結果,相信很多人都笑了。
調查顯示,墊底為三份傳統愛國報章。儘管負責調查的蘇鑰機教授指出,調查在8月進行,正值修例風暴的關鍵時間,結果反映公眾對個別媒體的表現評價,但幾家左報依然勃然大怒,痛斥「中大替『假新聞工廠』洗白」、「中大傳媒公信力民調為黃媒撐腰」,痛批「毒蘋果充斥縱暴文宣哪有公信力?」,並且歷數《蘋果》等媒體過去幾個月炒作「八三一太子站打死人」、「知專女學生被拋屍」、「科大學生被推下樓」等假新聞,引導讀者懷疑警方。
平心而論,也許調查方法值得磋商,但我不認為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主觀上有意為「黃媒撐腰」,這正是當今社會民粹的真實呈現。嚴格而言,修例風暴從今年春天開始風起雲湧,《蘋果》精準捕捉市民「恐共」、「懼共」心態,一開始就高舉「反修例」旗幟,勢如破竹,成功叫停修例,政府進退失據,一敗塗地。
不少市民沉浸在憤怒、亢奮、悲情之中,《蘋果》等黃媒客觀上成為他們的精神食糧。聳人聽聞的標題,煽情性的報道,正正迎合了不少市民的需求,而且形成了密切互動。社交平台大多數網民分享轉貼的,都是《蘋果》等黃媒吸引眼球的報道。當養成習慣後,潛意識就會將個人喜好等同於公信力,認為《蘋果》最正義、最有良心、最能表達民意,立場比事實更重要,《蘋果》公信力大躍進也就毫不出奇了。
以「太子站死人事件」為例,雖然至今仍沒有任何人證物證,經不起推敲,但依然有很多市民深信不疑。基於對政府的不信任,他們也很自然認可《蘋果》的公信力。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調查,網上媒體方面,被視為黃媒的「立場新聞」和「香港獨立媒體」公信力分別佔頭兩位,而被妖魔化的無綫電視(TVB)公信力排名在電子傳媒中包尾。
中大這項新聞機構公信力調查,實際反映的是雙方陣營媒體的動員能力,折射的是市民的情感。至於新聞專業上的「公信力」,已不重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