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當香港人不再視北京為阿爺
九七回歸前,香港人在提到代表英國政府的英女王時,往往戲稱之為「事頭婆」;在提及中國政府時,則會稱之為「阿爺」。
從字面上看,港人對中英兩國政府的不同稱呼不難理解。「事頭婆」是粵語詞彙,意為老闆娘,說明港英雙方是上下級關係,但沒有任何血緣關係。「阿爺」則不同,雖有既敬且畏的感覺,但終究是爺爺。「阿爺話事」(作決定),大家只能乖乖聽話。
然而,隨着近些年陸港矛盾日益加深,越來越多港人不滿北京這位「阿爺」。6月初爆發的反修例風波,更讓一個以逐漸跟「阿爺」離心離德者為主體的「去中國化」的雛形隱隱成形。
如果有留意近來一些反修例集會,不難發現很多香港年輕人都不叫「阿爺」了,而是改口稱中共政權,視中國政府是威脅香港民主、法治、人權和自由的最大敵人,批評特區政府只是傀儡。
細心一想,港青不再叫「阿爺」的背後,一方面折射出當前香港社會急劇「去中國化」,不當大陸是自家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北京在港人心目中漸漸失去「阿爺」一直以來的威信。
管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員工懲罰「熱爐法則」,大意是當有僱員在工作中違反了公司規章,就像去觸碰燒紅的火爐,一定要讓他受到「燙」的處罰。不消說,北京在香港的威望急劇下滑,與其在持續半年的反修例風波中,一直無法有效執行「熱爐法則」的以下四大原則有很大關係。
一、預先示警性。這個原則的意思是明確列出紅線,讓大家知道觸碰就會被燙。北京當局從反修例抗爭運動爆發至今,不斷放狠話指絕不允許危害國家主權安全,觸碰中央的底線。問題是,其示警往往只限於嘴上層次。
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尤記得9月初,中共中央政法委公開發表文章,強調街頭暴力不會達到任何目的,指香港示威者躲不過「月圓之夜」。但事隔三個月,沒有任何抗爭者被重判。
又譬如,中國國務院港澳辦曾經高調召開記者會抨擊香港的抗爭活動,對抗爭者的態度十分強硬。可語音剛落,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卻在次日宣布正式撤回修例,讓北京的狠話淪為笑話。
二、即時性原則:一碰到熱爐,立即會被灼傷。諷刺的是,除了中國民航局有所行動,封殺反修例的國泰機組人員,大陸其他政治部門在過去半年一直拖泥帶水,沒有對香港抗爭者採取大規模懲處行動。
三、徹底貫穿性:火爐對人絕對「說到做到」,不是嚇唬人的。兩年前,北京突然出招釋法,一舉取消多名香港激進本土派政治人物的參選資格,一度有效阻遏港獨勢力冒起。但在早前區議員選舉前夕,北京和港府不知為何又突然放軟手腳,讓大批有港獨傾向的本土派者入閘參選。
北京在對待香港激進者的立場上優柔寡斷、瞻前顧後,除了讓DQ(取消參選資格)制度如同兒戲,成為擺設,看在不少港人眼裡,也很自然地漸漸認為大陸已不具備威信。
所以,當中國政府昨天宣布暫停審批美軍艦機赴港休整的申請,以及對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人權觀察等非政府組織實施制裁,以回應美國對香港事務的指指點點後,網絡上不少香港網民都笑說不相信北京會如實執行。
四、公平性原則:不管誰碰到熱爐,都會被灼傷。讓人驚訝的是,在這次風波中竟然是「刑不上建制派大夫」,上至北京涉港部門,下至香港特區政府,屢屢誤判形勢,但至今竟無一高官為事件問責而下台。罰則一廢弛,自然無法服眾。
某程度上而言,北京言行不一,頻頻刀子嘴豆腐心,的確成功迎合了國內強大的民粹市場。但這個做法放諸香港,其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削弱了當局的威信。以往港人口說「阿爺」,還會有點畏懼,如今只是當成一個紙老虎。而當港人不再叫北京為「阿爺」時,這對北京的香港管治委實是一大警訊。
北京在香港區選一役遭遇重大挫折後,痛定思痛,意圖從失誤中總結經驗。當局未來除了應該對香港釋放一定的自治空間之外,或許也有必要建立一個健全的懲罰機制,在香港社會重新建立有威望的「阿爺」形象。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