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財:股權質押監管存嚴重漏洞 可致股市動盪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一直是全球最活躍的股票市場之一,行業組織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統計顯示,香港交易所市值已達世界第六位,因而吸引到各地許多公司上市「吸金」,最近內地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籌集了逾110億美元的資金。儘管金管局及證監會經過多次金融動盪後不斷完善法規及監管,但近年一些股票出現不合常理波動,卻顯示出市場原來還存在披露漏洞。
不時有個別股票大幅波動,甚至上市當日後急升暴跌,使小股民欲哭無淚,最近有學者就指出,有公司作「股份質押」正是其中主因。香港金融管理局與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年初曾發現有集團透過附屬公司以「股權質押」抵押自己公司股份作借貸,再向一私募基金作出大額投資。此事反映有金融機構已利用有關漏洞作高風險融資及投資,小股民卻被蒙在鼓裡。
港交所《上市規則》雖然要求發行人控股股東把持有的發行人股份全部或部分權益質押,都需要在「合理切實可行情況」盡快公布質押股份數量及類別、作質押的債項款額、擔保額或支持款額,但對於何謂「合理切實可行」卻未有具體界定。有學者亦曾指出,只要大股東與券商不正式簽押,只以口頭協議要求大股東將股票存入特定戶口,以抵押並取得信貸,即可規避披露要求。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銀行及保險公司這類「合格貸款人」,更可豁免披露抵押股份的擔保權益,增加了資訊披露漏洞。由於質押公司的股份作貸款抵押品,可透過上述方式避過披露要求,當這些公司突然需要償還貸款,大量股份可能迅速拋售,導致股價下跌。
經香港監管機構調查及傳媒宣傳後,股民已對問題產生警覺,要求加強監管的意見也日益強烈。監管機構應從善如流,制定更嚴密的披露機制,要求進行「股權質押」貸款必須經監管機構審批,強制要求所有透過持牌實體附屬公司或聯屬公司,必須披露這類融資安排,以杜絕股權質押帶來的風險。證監會亦應成立行動小組,主動調查這類「可疑的安排或交易」,向私人投資公司發出警告或處分,嚴防上市公司以不完整或具誤導性的資料誤導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