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健:年輕人應把握投資「改朝換代」
和中老年人相比,年輕人有的是時間。因此理財有兩個看似對立的目標。一方面年輕人可以一邊儲錢,一邊容許投資組合慢慢增值,以形成所謂第一桶金的資金。但是一方面年輕人亦應該捕捉機會,投資在有望五或十年後成為霸主的股票,賺取升值回報。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賺錢的上一輩,不少都將每年存下來的錢,在年底時候買滙豐股票。當年這個策略叫「聖誕鐘,買滙豐」,假如持之以恒,在滙豐弱勢時候不離不棄(包括十年前用28元供股),如今應該都可享不錯的退休生活。
又例如,筆者有朋友,當年曾任記者,現在是自由身的公關主任。在領展上巿時候,她就因為房託有息派,資產又坐落娘家附近,所以就每年慢慢收購。領展曾經有一段時間容許股民以股代息,她就一直收取股票,增大自己的持股。
到了現在,她每年收到的股息,早以超過她原來投資的金額。這筆股息根本足夠生活,所以她可以自由身接洽業務,沒有太大的財政壓力。能夠三十五歲就自由身,算是非常幸運,但是她的情況,卻絕無父幹的因素。
最近我推出了一本新書《息賺秘笈》,名字來自在電視台擔任客席主持的節目,就剖釋了投資者應該如何建立以現金流為目標的投資組合。已經有資產的投資者,可以考慮以債劵、股票、商業地產三個類別砌出投資組合。
至於剛畢業的同學,亦可以每月儲錢,先定期投資比較穩定的高息股上面。根據書中例子,如果年輕人能夠每個月儲存2,000元,在七年之後,資本可以變成20萬。這當然並非致富,但是亦對生涯規劃有幫助。
半年社運之後,香港經濟正在轉型。會否形成黃色經濟圈固然是個議題。但是除此之外,科技進步亦逐漸令自由業風氣更盛。人工智能和清潔能源逐步落實,又會有一波範式轉移。今天畢業的年輕人,將在未來十至十五年見證好幾次傳統大企業改朝換代。
因此,求人不如求己,學懂理財就算不能致富,亦可以提高自己對時局變化的應變能力。
楊書健
安泓投資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