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棟國:把檢測普及化

2020-09-14
黎棟國
保安局前局長
 
AAA

9000.jpg

「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反應越來越好,不單順利完成了原定的七日,並且延期兩次至十四日,每日檢測量已達二十萬,有一百六十多萬人接受採樣,並已發現超過二十名隱形患者。這個成績令人鼓舞,反映雖然香港並不具備做強制性全民檢測的條件,但自願性檢測同樣發揮良好作用,減低了新一輪社區爆發的風險。 

不過,特區政府不能因為「普及檢測」有成果,便當功德圓滿。各方專家都預視冬季有機會爆發下一波疫情,我們更應及早做好應對準備。與其屆時才臨急重推「普及檢測」,不如好好運用目前的經驗,看看如何把檢測普及化。

澳門的抗疫工作一開始就走對了方向,就是做大量檢測排查,而且檢測費用相當便宜(180澳元),市民負擔得來。澳門疫情很早便受控,曾經連續七十多天沒有新確診個案。現在,澳門居民通過陰性檢測結果後,可憑澳門健康碼,連結內地健康碼,自由往來內地。

香港在這方面落後於人,特區政府雖聲稱下一步會推出港版健康碼,但是既欠時間表,更欠價目表。簡單來說,在香港私家醫院或私人化驗所做一次檢測,價錢動輒過千,普羅市民負擔不來,若要市民每次付出高昂費用才能取得健康證明,健康碼將形同虛設。

這正正是把檢測普及化的重要性,特區政府必須拿出魄力,首先是要像澳門政府那樣,把做檢測的收費定在一般市民都能負擔的低廉水平。第二,特區政府可為提供檢測服務的機構提供減價誘因,例如提供檢測場地、減輕其支出等等。

人手方面,這次「普及檢測」已培訓了一大批有採樣經驗的人員了,反而有沒有足夠的實驗室人員將成關鍵。需知道現在「做到手皮都甩」的工作人員來自國家隊,在他們完成任務離開香港後,我們還有足夠的實驗室人員長期作戰,維持龐大的檢測量嗎?抑或會打回原形?這是特區政府務必三思並且必須及早計劃安排的!

 

文章原刊於《am730》。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全民檢測本質是舒緩疫情的手段之一,與社交隔離措施無異,政府在推行計劃時強調公民責任,而非著重解說計劃對未來經濟復甦及生活回復正常的好處,乃一大敗筆。

    余海澄   20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