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世路:香港股市估值低原因何在?

2020-10-08
朴世路
財經專欄作家
 
AAA

37a0c4f4-44c4-48ce-a150-64692e27770f.jpg

恆生指數反覆跌了接近三年,跌幅已有接近三成,其中香港本土成份股大多都大跌幅,其中香港人熟悉的「大笨象」匯豐控股(5)已經頓成病象,跌幅已經接近七成,至於普遍的本土地產股及銀行股,也有大約五成左右的跌幅,幸而有國內的成份股跌幅較少,甚至大幅上升,不然恆生指數已經早見20年前的高位了。相對美股節節上升的勢頭,完全是天與地。

至於不少的小型股份,除了一些「微信女」股份外,跌幅大部份都有五六成以上,甚至仍有不少已跌去九成或甚多,甚至破產清盤除牌變廢紙也大有人在。

雖然香港股市有逾2,500隻股份上市,但實際仍有成交、仍有升幅者,僅局限於有內地人參與的「港股通」的股份,可見無論甚麼投資者,都已經對大部份港股失去信心,究竟大家有沒有想過原因何在? 世路特意整理以下各點給大家參考。

(1)香港政治經濟環境混亂:香港是一個外向型經濟的股市,故成為全球資金停泊之選。但自2018年起,受到中美貿易戰、政治爭端、以及疫情的影響,香港外貿及本土經濟均受到非常嚴重打擊,盈利前景不明,故資金不斷流出本土企業。

(2)本土企業公司管治成疑:由於香港上市公司及國企通常均為「一股獨大」,不像國內民企等股權較為分散,故屢屢成為獨立王國,傾向擴張規模,而不是考慮股東權益,適時出售資產,和股東分享價值,至於所在董事的委派更是由大股東喜好決定,獨立董事出任機制也似乎是黑箱作業,並沒有真正代表小股東,最近基金公會提出的「首席獨董」建議,其實無真正改變董事局「一言堂」的行為,導致大股東有無上的權力,上市公司更淪為私人遊樂場,只憑大股東的良心決定,這樣導致不少大股東受貪念驅使,做出一些不良行為,形成無香港人再信股票投資。

(3)上市公司帳目隱藏資產無真正顯露:受到上市規則所限,上市公司只需披露投資物業、少量投資資產,加上會計帳目的問題,故導致大量公司的自有物業,一些未有重新估值的小型投資、及一直已公開的專利權,無法從年報中得悉,亦無法顯現在帳目之上,導致缺乏資料搜索的小股東,無法得悉集團真正所擁有的資產,從而令不少小股東只以帳目計算公司市帳率,但卻低估上市公司的資產實力,故無法公平地考量其資產估值,從而導致股價一直遭到嚴重低估。

(4)監管機構不作為或者缺乏主動處理問題的能力:由於證監會屬公營機構,且港交所壟斷,故在小市民未有投訴之前,幾乎不會主動處理一些惡劣的供股、配股向下炒、暗手賣殼、以高估價值注入資產,甚至以低價注入資產行為,另外在私有化的時候,亦繼續容忍非常容易操控投資結果、俗稱「數人頭」的要約私有化的機制存在,導致無良大股東及財務顧問可以上下其手,先殘忍破壞公司價值,然後再低價私有化的行徑。就算小市民投訴,他們處理也極為緩慢,令小股東受到不少折磨後,結果再發現交易已經通過,並遭到嚴重損失。

這些行徑已令香港小股東非常失望,舊一代股東寧玩磚頭,不玩股票,至於新一代的投資者亦眼見以上現象,幾乎放棄港股,轉投美股,至於國內投資者亦只玩有國家認可的港股通股票,導致本土股已沒有新資金流入,估值節節下跌。

(5) 指數型基金興起:由於指數型基金具有低交易成本,以及具有分散投資及集中投資策略優點,加上不少投資專家如巴菲特亦推介, 導致不少投資者放棄選股,把資金投入指數型基金。其中指數型基金只會投資市值較大的股份,由於本土股份市值持續下降且體量細小,故逐步被淘汰,形成弱者益弱局面。

世路認為,要解決以上問題,先要從監管做起,嚴厲把關是必需的,把壞分子踢走,其次是引入一些真心做生意的公司,至於上市求賣殼,甚至顯然缺乏公司管治的上市公司,則不應給予上市權利,其次是減少特權分子的權力,只容許小股東投票選獨立董事,同時要求上市公司年報更多的披露,把這些搞好了,估值會上升,資金會重來,估值回升了,指數基金也會重新納入本土股,這就令香港股市雄風再現。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在短期來說,「中美角力」為世界造成動蘯,世界各國都正受熱錢流走之威脅。香港作為區內的「股票中心」,正可想盡辦法為內地企業「圈錢」。
    港府現在最應該做的便是盡快「激活」股市,例如我們可以減低交易成本,加快金融創新及數碼化等等。

    寒柏  202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