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言有信》天水圍醫院「智慧醫院」之旅
醫院管理局近年積極推動智慧醫院的發展,在2017年投入服務的天水圍醫院是智慧醫院的試點。天水圍醫院在醫院運作上的各個環節,包括前線臨床服務、康復治療以至後勤支援均引入科技元素提升效率,有助理順工作流程,同時亦有助提升病人的住院體驗。
急症室電子系統取代手寫病歷
醫護人員使用平版電腦,便可實時取得病人的維生指數等
天水圍醫院現時提供的服務包括急症室、住院、日間手術及專職醫療等。以急症室為例,天水圍醫院是首批推行「eAED急症室電子系統」 的公立醫院。在分流站開始,醫護人員便會透過臨床資訊管理系統,直接輸入病人資料、病徵及病歷等,取代以往手寫的做法,一來可以減少填寫出錯或遺漏的機會,二來也可以增加醫護人員在書寫和閱讀上的效率,對於爭分奪秒搶救病人的急症室來說,是十分重要的。eAED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可讓醫護人員掌握即時數據,了解當刻急症室病人的整體分佈及危急程度,方便調配人手,從而作出針對性的安排,減少病人等候時間。
天水圍醫院急症室的電子系統,可讓醫護人員輸入病人…少抄寫工作。
病房應用科技協助治療病人
在病房內,以往總會看到醫護人員拿著一疊疊排版;天水圍醫院的病房則實行電子化,減少使用實體排版。天水圍醫院行政總監莊義雄解釋有關運作:「醫生在巡房時,會透過平板電腦一站式取得病人的化驗報告、維生指數及其他臨床數據或紀錄,毋須將排版翻來翻去查閱,同時也可直接輸入治療方案;而護士同樣可透過電子系統得悉有關資料,並安排跟進。」
一旦病人情況有變,醫生在抵達病房前,已經可以透過平板電腦查閱各項數據,掌握病人的最新情況,更新治療計劃。此外,病房內的病床設有電子顯示版,取代以往在病床床頭「攝紙仔」的做法,有助更清晰突顯如藥物敏感,或需要預防跌倒等重要資訊,提醒醫護人員要多加留意;而護士站則設有大型儀表板,清楚及實時顯示病床的使用情況,以及哪些病人需要進行某些護理程序,一目了然。
視像遙距提供康復治療
在出院之後,科技同樣發揮作用,因為部份病人或須接受康復治療,但基於活動能力或其他原因,不便返回醫院。專職醫療部門現時可透過視像軟件,以遙距形式跟進病人情況,此舉除了省卻病人往返及輪候時間外,在近日新冠肺炎疫情下,也可減少人群聚集。以言語治療為例,病人很多時候需要在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口部練習,期間須除下口罩,這會增加病人及治療師的感染風險;透過視像遙距形式練習,可讓病人更感安心。
機械人家族加強支援工作
清潔機械人
除了在治療過程中使用到新科技,天水圍醫院在行政及支援工作上,同樣邁向智能化。醫院最近引入數款機械人,其中一款負責清潔電梯大堂等公眾地方,只要按動開始掣,機械人便會按原訂路線行走並進行清潔。另一款機械人則主要負責保安工作,於醫院外圍巡邏,保安人員可透過監察系統連接機械人的前置鏡頭,實時取得影像;若遇到突發事故,例如發現有人暈倒時,可即時派員處理。
或許有人會認為,機械人能否取代一些前線工種?實情是多了機械人的幫忙,醫院可集中調派人手處理一些更細緻的工作,同時亦有助減少職員發生工傷意外的風險,加強職業安全。天水圍醫院稍後將會引入更多機械人,負責指引路線及搬運物資等,組成醫院機械人員工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