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是香港擺脫困境的當務之急
香港的困境,現在都擺在檯面上。港人無不憂心。
昨天,董建華先生有一個講話,一口氣提到了香港的七個問題:
貧富懸殊、房屋短缺、人口老化、產業單一、醫療不足、教育失調、青年失落等等。每一個詞,我認為,都說到了香港的痛處。董先生認為,這是香港的結構性問題,深層次的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俗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這些結構性的問題,又偏偏先後碰上了修例風波和新冠疫情,真是雪上加霜,苦無堪言。
有問題有困難怎麼辦?是自暴自棄、放任自流,還是正視困難,迎面而上。現在已到了考慮港人的關鍵時刻。所謂信心,其實就是為人做事的一種心態。眼下的香港,倘若沒有信心、失去信心,那才是最可怕的。
董建華先生認為,信心才是振興香港的動力源泉。這是綱,綱舉才能目張,方可克服一切困難。他為此大聲呼籲,「我們一定要對香港有信心。機遇永遠與挑戰並存,而機遇總比挑戰大,辦法總比困難多」。
董建華先生概括,香港一定能夠把握契機,發揮優勢,再創黃金時代,造福港人、貢獻國家。他認為,香港的信心,有五個方面,處處可圈可點。
第一、對香港人的靈活變通有信心。「食老本」「等運到」從來不是香港人的個性。香港歷來的經濟轉型,都是在國際形勢錯綜複雜的情況下,及時轉變思維,實現飛躍發展的。「靈活應變」早已融入了香港人的血液,是我們一代又一代創造經濟奇蹟的文化基因,是我們一次又一次轉危為機的精神特質。
第二、對香港社會恢復穩定安全有信心。中央政府充分掌握香港面對的逆境,確保香港能在「一國兩制」的基礎上穩步前進,中央政府的港區國安法,讓香港重新回歸了法治和穩定。這是為香港的管治重新鞏固基礎,讓香港可以重新振作,重新出發。
第三、對香港人成功融入大灣區發展、融入國家發展有信心。香港融入大灣區並不是要求香港放棄自己的特色或者獨有優勢。香港作為全國最開放的城市,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配合國家開放、合作、共贏的政策,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國策之下,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大灣區的製造基地,創業中心,龐大市場,優厚潛力,那裡有一片天下,等待香港人去探索,有一個時代等待香港的年輕人去開創。
第四、對國家能夠提供的堅強後盾有信心。在國際大變局之中,香港難免會受到不可預測的衝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港元曾經遭受猛烈的衝擊,當年香港就是憑着中央政府支持,以國家的龐大力量,保障了香港的金融安全。今天國際局勢嚴峻,金融市場風高浪急,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有限。融入大灣區發展,才會從龐大的體量規模中得益,不論是發展機遇,經濟活力,抵禦衝擊能力都會得到有力提升。
第五、至關重要之處,大家對「一國兩制」有信心。香港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家血脈相連、命運與共。這是任何人都改變不了的歷史事實。「一國兩制」是確保香港人安居樂業的最佳制度安排,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基石。「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兩制」必須在一國之內運行。
董建華先生強調說,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是,我們決不能坐井觀天。香港人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只要750萬人一條心,放下分歧,修補撕裂,大家站穩腳步,調整心態,堅決支持落實「一國兩制」,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創新思維推動經濟和社會革新,香港一定能夠培育新的優勢,實現新的發展,尋獲新的動力,在大變局中再創嶄新的黃金時代。
每個香港人,值此逆境,值此變局,似乎都應該自問,我們有信心嗎?我們能走出困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