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澄:封商場不可行亦不可為 抗疫忌藥石亂投

2021-01-14
余海澄
公營機構公共事務顧問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1-14 at 13.05.33.jpeg

第四波疫情未止息,港人抗疫持久,難免出現抗疫疲勞。儘管政府推出比第三波疫情時期更嚴厲的措施,加上檢測能力亦大增,但眼看確診數字反覆不下,總會令人不耐煩。筆者與港府一樣,希望香港可以盡快達致「清零」的目標,社會恢復正常的商業活動,但筆者認為在出招時,應準確對症下藥,而非盲目更嚴厲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日前,政府指考慮提早關閉商場,立即惹來極大的反彈,稍一處理不慎,將重蹈禁午市堂食覆轍。

商場定義難分界  晚市外賣難取代

要求商場提早關閉的主因顯而易見,政府不希望商場出現人群聚集,但香港的商場種類繁多,並不只是達官貴人經常到訪,而且有多個有多個封閉的出入口甲級商場,還有超過200個為屋邨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屋邨商場及私人屋苑樓下的屋苑商場。部分屋邨商場根本沒有完整出入口的商場,由住宅大樓下的商舖組成,中間的行人通道更是公眾通道,試問政府如下定義這些「商場」呢?又或者關閉這些商場對減少人群聚集的實際意義又有多大呢?

在疫情下,晚市禁堂食,不少商場早已水靜河飛,撇除經濟商業影響,提早關閉所有商場最需要考慮的是影響市民日常生活的情況。首先,基層市民早出晚歸,不像政府高官有廚師或工人效勞,不時要到商場食肆購買外賣作晚餐。關閉商場即等於關閉食肆,市民晚餐問題如何解決?或許政府可以呼籲市民在家準備晚餐,但試問早出晚歸的「打工仔」如何擠出時間購買食材呢?商場店舖提早關閉,亦代表為市民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超市及便利店關閉,對市民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再者,若大眾知道商舖晚上提早關閉,便會一窩蜂在關閉前擁進商場購物,屆時豈不是造成更大的人群聚集?提早關閉商場的影響殊不簡單,高官應多了解民間疾苦,三思而後行。

要抑止疫情,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外,政府可以在其他方面推出更嚴厲的措施。強制檢測令有助更快尋找病人,是盡快切斷傳播鏈的重要一步,但政府應加強執法及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檢測。舉例說,本土公司相達生物科技,早已推出自家研製的20分鐘可知道結果的快速測試,讓市民自行進行檢測,而非等待政府安排檢測站,再進行檢測。政府應向社會推廣類此的快速測試,當發現強制檢測大廈時,應盡快派發套裝,讓居民先進行第一次的快速測試,找出第一波確診者。所有呈陰性居民才可外出,但同時要在日內再到政府的檢測站進行覆檢,才可令檢測程序更有效,盡快盡快切斷傳播鏈。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合體」,內地形成8天的「超級黃金周」。高漲的旅遊需求集中釋放,國內旅遊及消費呈現大爆發。實際上,旅者選擇旅遊的聖地無非從衣、食、住、行這四方面考慮,而香港又佔據地理位置、語言等優勢。隨着港府最近也推出「夜經濟」的各項措施來刺激消費,相信這個佳節肯定能帶動經濟、零售業、旅遊業的發展。

    邱帆  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