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笙:從美國槍械暴力現象看其民主制度
紐約州州長科莫數日前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原因非常特別,不是疫情惡化,而是槍枝暴力到了非控制不可的狀態。他表示,最近被槍殺的人數,超過新冠疫情造成的死亡,同時這也對經濟全面復甦構成威脅。
以筆者所知,紐約州是全美第一個頒布此類行政令的州,亦是首個採用抗疫的措施處理槍枝暴力攀升的州。州政府為此宣布成立槍枝暴力預防辦公室(Office of Gun Violence Prevention),可見問題的嚴重性。應對的緊急措施,除動用超過一億三千萬美元成立槍防辦,還要求警方分享槍擊事件的數據,同時為高危青年創造就業計劃等。
以剛剛過去的美國獨立日周末(亦即美國國慶節黃金週)為例,全美共有四百宗槍擊案,共有150人喪生,其中僅紐約州發生51宗槍擊事件,槍支暴力被視為與病毒同樣緊迫的公共衛生事件。
英文有句慣常的表達叫Trigger-happy,大意是持槍「扣動板機爽歪歪」。紐約警匪片以及過往的西部牛仔電影,在西方都很賣座。而且,現實可能比銀幕鏡頭更驚人。記得在2020年,美國司法部曾經宣布,認定紐約市、西雅圖及波特蘭為「無政府主義轄區」,因為紐約市在該年七月的槍擊案相較2019年增長177%,謀殺案爆長近六成。
說槍械暴力是美利堅的傳統,毫不誇張。從1865年林肯總統被槍殺算起,相繼有加菲爾德、麥金萊、甘迺迪等三任總統被暗殺身亡。也有「命大」的總統,譬如傑克遜、杜魯門遭暗殺但全身而退。福特相隔僅數週躲過兩次暗殺圖謀。里根被左輪手槍擊中而沒致命,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中槍後存活的在任總統。
至於其他公眾人物如參議員羅伯特·甘迺迪、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死於槍擊案,都是轟動一時的新聞事件。名人尚且如此,美國大中小學的校園槍擊案,更是司空見慣。
山姆大叔們都喜歡用什麼樣的槍械?有關部門在2005年曾經對槍擊案做過統計,75%使用手槍,只有4%使用步槍,5%用霰彈槍。林肯總統是被一款0.44口徑的手槍擊中頭部的,中槍後還活了幾小時。上世紀中旬,人類進入電視時代,一宗震撼世界的槍殺案展示在電視觀眾面前,甘迺迪(大陸譯名肯尼迪)被槍手用手動上膛的卡爾卡諾M1891/38步槍遠距離射殺。
很多人不明白了:既然動不動就開槍逞兇,政府為什麼不收繳槍械?根據筆者多年觀察,美國民眾可謂「不見棺材不落淚」,見了棺材淚流乾了,很快又忘了痛。故態復萌,周而復始。以2018年2月佛羅里達校園槍擊案為例,再度震驚整個美國社會,引發各界要求政府立法加強槍枝管制的巨大聲浪,促使當時堅持擁槍的特朗普總統也改變態度。事實上,入主白宮的歷屆總統們,大都呼籲控槍。但效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
除了暴力文化泛濫,美國控槍之難,還在於槍械管理政策受到1791年通過的憲法第二修正案的強烈影響,該法案禁止侵犯「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
另一個棘手問題,在美國只有大約60-70%的槍枝銷售交易是透過聯邦政府授權的經銷商,而約四成則來自所謂的「次級市場」。大多數青少年與重刑犯都是在「次級市場」買到二手槍。
在美國,所有合法在市面流通的槍枝都有獨一無二的序列號,便於警方調查案件追蹤持有人。有點滑稽的是,槍械零件則不必帶序列號,購買零件時亦不必接受背景檢查,因此「組裝槍」大行其道,成為避開審查的輕易替代品。美國煙酒槍炮及爆炸物管理局(Bureau of Alcohol, Tobacco, Firearms and Explosives,ATF )有探員曾經這樣形容,「如果你能組裝一件宜家家俱,你就能在家組裝槍枝」。看明白了吧,這就是民主自由的美國,禁槍之難難於上靑天的因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