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嶺:共和黨掌眾院料給中美關係帶來更大動盪
美國中期選舉一役,共和黨贏得眾議院218個席位,儘管僅略微領先於民主黨,但已足以掌控眾議院。 隨着明年1月臨近,共和黨接管眾議院指日可待,美國將重回政治分裂的時代,勢將影響拜登政府未來兩年的施政。
為了應對2024年選戰需要,共和黨可做的事情很多,會借助眾議院在議程設置和監督程序上大做文章,其中重要一項就是繼續施壓拜登政府對華更為強硬。為了籠絡民心,為後年大選做鋪墊,驢象在涉華問題上鬥法,很可能沒有最狠,只有更狠,是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這可不是妄加揣測。有消息稱,美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表示,在他執掌眾議院後,將成立一個「中國委員會」「反制」北京,從貿易,到國家安全,再到新冠病毒起源,對華展開全方位調查。
有望出任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的共和黨籍議員邁克爾·麥考爾亦宣稱,履新後的首要任務就是「與崛起的中國競爭」,並表態稱共和黨有可能會與民主黨合作,共推應對中國的舉措。
首先,從貿易政策看,拜登政府仍保留了特朗普時期對中國商品徵收的3000億美元關稅。在是否取消部分對華關稅問題上,共和黨內部存在分歧。有人主張恢復對美國製造商急需、且無其他替代來源的某些中國進口品免征關稅。另一些人,如前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則堅決反對,一直在游說議員不要這樣做。
根據美國法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和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要負責貿易政策立法和監督事務。眾議院籌款委員會少數黨主席、來自德克薩斯州的共和黨眾議員凱文·布萊迪即將退休。在眾議院即將易主之際,國會的對華貿易政策走向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由誰來接管該委員會。
據美媒報道,眼下佛羅里達州的弗恩·布坎南、密蘇里州的傑森·史密斯和內布拉斯加州的阿德里安·史密斯成為熱門人選。
第二,施壓拜登政府進一步收緊對華出口管制。為「支持美國在國內生產半導體等基本部件,以及確保中國軍方不會獲得美國的敏感技術」,明年開始,共和黨被指將利用在眾議院的微弱優勢推動更多涉華議案,重點關注技術競爭、供應鏈韌性並重新評估出口管制效力等中美關係中的關鍵問題。
前些日子,候任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麥考爾曾質疑拜登政府在對華技術出口管制問題上走得還不夠遠,並要求商務部長雷蒙多提供數據,以確保對華技術管制沒有因為「過於寬鬆的審批程式」而遭到破壞。
正如有專家所指,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很可能針對商務部負責出口管制的工業和安全局(BIS)處理出口管制的行為進行為期90天的審查,尤其是評估出口審批環節是否存在漏洞。在審查結果公佈前,眾議院或會尋求修改現有出口管制法,如參照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模式,將工業和安全局從商務部分離出來,直接向總統報告,並在該局內部設立情報室,擴大對新興和基礎技術最終用途的控制等。
有理由擔心,今後一段時間,無論是美企在華投資,還是中企在美投資,都將面臨更為苛刻的審查和限制。
第三,由誰執掌「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引關注。麥卡錫尚未走馬上任眾議長,就急不可耐地揚言要成立「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反制」,欲藉此加強與民主黨的合作,推動美國在經貿、科技和軍事等領域與中國「競爭」。毫無疑問,不管何方神聖出任該委員會主席,都將影響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走向。
有爆料指,威斯康辛州共和黨籍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是理想人選。加拉格爾不到四十歲,博士期間專攻冷戰史,是國會「兩黨國防關鍵供應鏈特別工作組」的重要成員,曾在海外擔任海軍陸戰隊情報官員。
這位共和黨內的少壯派一直不遺餘力地渲染「中國威脅論」,鼓吹全方位封殺圍堵中國崛起,包括切斷美國高校與中國之間的技術轉讓、終止高等院校依賴中國作為收入來源、改變中國作為美國關鍵材料唯一供應商局面等等,一旦由這位反華急先鋒領銜上述委員會,恐給中美關係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看來,在不同的政治傳統、 價值體系和文化背景下,中美之間如何求同存異,增信釋疑,減少誤解,管控分歧,不踩紅線,以共同利益為契入點,培養與發展戰略互信仍任務艱巨,有許多工作要做。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