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遵義談大灣區成功關鍵

2017-09-07
李劍諸
資深傳媒人
 
AAA

 lau 800.jpg

《思考香港》、《香港頭條》記者獨家專訪著名經濟學家劉遵義教授 

粵港澳大灣區(以下簡稱大灣區)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目前以中國0.6%的土地面積創造了中國13%GDP的大灣區,有望在2030年躋身成為全球GDP總量第一的灣區,一個超巨型的國際大都會。

在打造這個世界級知識型持續創新樞紐的過程中,大灣區十一個市如何協調發展?香港有何發展機遇?有何獨特優勢可以發揮?帶著這些問題,《思考香港》、《香港頭條》記者獨家專訪了香港著名經濟學家劉遵義教授。
 
劉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作為加州柏克萊大學的博士和斯坦福大學的經濟系教授,見證了矽谷從零開始的成長。早在八十年代,他還是第一個向中國引入經濟計量學的著名經濟學者之一。
 
人口總量相若   大灣區GDP十年趕超英國
 
他認為,大灣區人口6千8百萬,與英國總人口相若。英國目前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GDP差不多兩倍於大灣區,人均GDP超過4萬美元。但以大灣區經濟現時增長的速度,十年可以翻一番,到2027年趕超英國不是夢。
 
不過,劉教授強調,大灣區作為國家級的發展規劃,需要有頂層設計,比如由國務院發改委主導,避免地方各自為政。在具體的角色上有所分工,有所為有所不為。各地市不要重複建設或惡性競爭,因為大灣區不是零和遊戲,一定要雙贏或多贏,才能實現1+1大於2的協同發展效應。
 
舉例說,香港國際機場已經飽和,規劃中的第三跑道十年以後才有可能投入使用。隨著港珠澳大橋的落成,運營不飽和的澳門機場,完全可以負責香港以及大灣區私人飛機的起落。這樣即可舒緩香港機場的壓力,把私人飛機起落全部轉移到澳門機場,又可讓“吃不飽”的澳門獲益,“兩家著數“。珠海機場可以成為東亞、東南亞的跨國空運快遞中心,角色相當於美國田納西州的孟菲斯市。
                                            
 設立大灣區機管局  港珠澳各有分工
 
優勢互補、錯位競爭的合作可以很多,需要各持份者深入思考。香港和深圳的機場假如有高鐵接駁,車程在十五分鐘之內,就可以分流乘客,港澳與內地班機在寶安國際機場起飛與降落,飛海外的航班則疏導到香港國際機。
 
深圳是大陸唯一與香港接壤的城市,雙方的優勢互補尤其明顯。中國這兩個標杆級城市,可以成為創新、創投與融資中心,融匯加州硅谷、麻省Route 128、紐約證券交易所、NASDAQ證券交易所於一身。具體分工是,香港的大學聚焦基礎研究,深圳的企業集中做R&D,試點製造與商業化。香港的角色重在風險投資資金,吸引發明家、創業家與風險投資家。深圳可打造成為科創企業的聚集之地。港深也可以銳意打造大灣區的M&A(Mergers & Acquisitions 合併及收購)中心。
 
劉教授認為,打造世界級的大灣區,還要具備如下幾個條件,其一是要做到“四通”,也就是貨物與服務、人員、資金、信息的自由流通。世界級的紐約大灣區、東京大灣區與三藩市大灣區,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做到這四通,這是粵港澳大灣區所缺乏的。舉例說,可以建立大灣區試點自由貿易區,引進高科技的辦法來解決,讓在大灣區裡生產的商品,在區內可以全免關稅、自由流通。
 
自由流通意味著共享。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基礎建設應當相互共享,避免重疊或錯配,以免浪費資源。例如大灣區可仿效美國紐約與新澤西,設立大灣區機場管理局,管理所有區內民用機場。國航可以享受香港航權,國泰港龍可以享受深圳航權,這是經濟利益均享的最好
 
建構自我內生的創新生態系統
 
其二是必須成為一個知識型的持續創新基地,大幅提升大灣區的人均收入。美國矽谷,正是因為有著斯坦福、加州柏克萊、哈佛和麻省理工等超一流的大學群支撐,才得以成為信息革命時代長達數十年的“領航者”。 相比之下,剛剛走出“世界工廠”角色的大灣區,在這方面仍然有著很長的路要走。香港對研發投入只占GDP的0.7%到0.78%,遠不如占比4%的深圳,更不如韓國和以色列等地區。
 
其三是需要建構一個創新生態系統。創新成功的關鍵取決於能否在自我內生的條件下,良性循環、源源不斷地推出原創性技術。香港和澳門太小,無法獨立完成創新樞紐的功能。大疆就是好例子,創始人汪滔在香港科大的宿舍創建大疆,並迅速成長為估值超過80億美元的公司。為什麼香港留不住汪滔?因為土地的限制沒有製造的基地。要是他沒有深圳作基地,沒有中國這個大市場,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功。
 
談到香港如何發揮優勢,劉教授分析,香港作為世界航運和轉口貿易中心的地位已經沒有太多的優勢。在全盛時期,佔中國出入口貿易總額的一半,現在只有10%,而且葵湧貨櫃碼頭還在走下坡路。香港也基本上沒有工業,尤其是高科技工業。但香港仍然有兩個比較明顯的優勢,包括活力澎湃的國際化金融業,可以支持大灣區各主要城市集資、發債,以及幫助區內企業走出去;而是本港擁有世界級的研究型大學,可為大灣區培養科技、工程與醫療人才,提供研發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