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鍵一:香港青年為何抗拒到內地工作

2018-09-14
鄧鍵一
恒生管理學院社會學科系講師
 
AAA

bj1.jpg

筆者之前文章(「青年人不願意到內地工作是欠缺視野的表現嗎」)提到,其實大部分香港青年人都不抗拒離港工作,分別只在於,願意到海外國家工作的青年人比願意到內地工作的青年人多。在這個背景下,如果一口咬定不願意到內地工作為沒有視野的表現,既與事實不符,對完善相關政策也沒有裨益。作為上文的延續討論,筆者一方面進一步分析民意調查的數據 (1);同時,本年一月至七月,筆者與青年研究中心的同事,就香港青年對到內地工作的態度,進行了一系列焦點小組討論,部分觀察所得對這個課題可以提供一點啟示。

四組青年人對內地的觀感

承上文最後部分提到,香港青年對離港就業的態度可以分為四類:不願意離港工作(11.2%)、只會選擇到內地工作(2.1%)、只會選擇到海外工作(50.3%)、願意到內地或海外工作(36.4%)。表一分別標示這四類青年人對內地各方面的看法,包括對內地經濟前景的樂觀度、對內地政治前景的樂觀度、對內地生活質素的滿意度(1至4分)。從表一所見,有些結果是意料之內的,例如,對只會選擇到內地工作的青年人來說,他們對內地上述三方面的觀感都比其他青年人正面。然而,只會選擇到海外工作的青年人對內地的觀感,三個方面都是四組中分數最低,比純粹不願意離港工作的青年人更低。換言之,這一半青年人不把內地視為離港工作的選項,明顯來自對內地的負面觀感,而在這三項觀感當中,以對內地政治前景的負面看法最為鮮明。雖然問卷沒有包涵他們對內地政治前景感到負面的原因,但從純粹邏輯上的演繹,這最起碼反映出,他們從內地當下的政治狀況,看不到將來會變好的可能。第二,不願意離港工作的青年人,其實對內地的經濟前景並不特別悲觀,不過他們並不特別滿意內地的生活質素,分數跟只會選擇到海外工作的青年人相若。第三,四個組別青年人對內地經濟前景的樂觀度,都比內地生活質素的滿意度高。這或多或少反映出,他們對內地經濟的樂觀預期,並不完全來自生活經驗。

Capture.JPG

香港青年對內地就業的態度:質化分析 (2)

為了進一步了解香港青年對於到內地工作的看法,本部分以過去大半年一系列焦點小組討論的觀察所得,嘗試更具體地闡釋他們當中的顧慮。從各個焦點小組討論所得,我們首先需要指出一點:其實大部分青年人對內地的認識並不淺薄。反而,他們日常生活都會經常或定期到內地消費、探親等等。他們當中甚至有人本身就是來自內地的新移民。我們首先需要排除,他們對內地的看法是否來自他們對內地「無知」的可能。其次,基於香港與內地兩地根本政經法制及生活方式的差異,從小組討論所見,其實沒有青年人會積極地希望到內地工作或生活。因此,研究所得的重點在於,哪些青年人因為哪些價值觀或原因,會比較不抗拒到內地工作或生活;或者說,他們抗拒到內地工作或生活的主要考慮是甚麼。從這個路向探討,有三點較明顯的觀察:

(一)資訊自由:幾乎所有受訪者討論到在內地生活的時候,資訊自由都是他們首先關注的重點。內地欠缺資訊自由可說是每個受訪者對於到內地工作有所保留的最基本原因。他們難以接受一個不能使用Facebook、Google、YouTube等主流社交媒介的環境,難以在內地收看主流外國新聞機構也令他們卻步。有人甚至擔心,長時間在一個網絡隔離的地方生活,長遠反而會削弱自己的競爭力。他們其實都知道翻牆、VPN等技術,但他們始終覺得,如果透過「另類」方式才可以獲得資訊自由,本身就很不妥當。另外,他們對內地的網絡監控十分在意,很多受訪者都會自行把討論話題連繫到網絡監控、社會信用等問題,認為在內地生活要犧牲資訊自由及私隱權的話,代價實在太大。

(二)生活質素與人身安全:人身安全包括食品安全、治安、交通秩序等影響個人身體及性命的事宜。沒有在內地生活過的青年人從朋友、傳媒等不同途徑知道內地各種人身安全欠缺保障的情況,固然十分抗拒。而曾經到內地交流或實習,甚至在內地長大的青年人,都能夠輕易舉出各種例子,表示在內地生活,人身安全問題是令人擔憂的。

(三)內地的工作及職場文化:雖然不是每個受訪的青年人都在內地工作過,但從各種渠道,他們對內地的職場文化都略有所聞。整體上,在香港長大的青年人都很著重「用人唯優」(meritocracy)、公事公辦的工作環境,對內地職場很強調「疏通」、「講關係」的文化十分抗拒。他們甚至覺得,如果在內地工作要學習他們那一套才可能有更大發展的的話,對個人能力而言是一種倒退,也令他們覺得所謂到內地找機會是浪費時間。

上述三點是綜合所有焦點小組討論所得最明顯的觀察。當然,從政策制定的角度,如何解決青年人對北上就業的顧慮,並非香港單方面透過某些政策或措施就得以解決。但我們至少需要知道一點,香港青年對北上工作的顧慮,很大部分其實來自一些根本價值觀的矛盾(例如對資訊自由及「用人唯優」文化的重視),跟青年人是否缺乏視野根本沒有關係。尤其是,很多受訪大學生本身就曾經在外國交流、實習,他們更明顯感受到外國與內地工作環境的分別。對他們來說,所謂離港工作,其實是中國內地之外更廣闊的世界。

當然,受訪青年人其實都十分務實和懂得為自己事業打算。整體上,他們其實不抗拒到內地工作,只是如果直接受僱於內地工作單位,而這意味著他們有可能十分長時間在內地生活,甚至移居內地的話,他們會十分猶豫。不過,如果本身任職香港或外國機構,然後以公幹形式派駐內地的話,他們是樂意到內地工作的。

第二,從整體觀察所見,本科修讀理工專業學科跟修讀人文社科的青年人對於到內地工作的態度有鮮明分別。前者明顯比較樂意在內地工作。對他們來說,所謂內地「發展機會」是十分具體的事情,例如對修讀建築工程的青年人來說,內地不同城市的發展項目多不勝數,事業機會總比香港多;對修讀資訊科技的青年人來說,如果希望加入行內龍頭企業,除了Google、Yahoo等巨型跨國企業,就是騰訊、阿里巴巴等內地龍頭。但是對修讀人文社科的青年人而言,他們整個通才訓練適用於各個領域,發展機會也不限於某個地方,因此所謂「中國機遇」是相對空泛的概念,不代表實質的發展空間。換言之,所謂香港青年對於到內地工作的態度,也不是鐵板一塊,不是絕對的願意或不願意。如要果制定相關政策,鼓勵香港青年到內地尋找發展機會,也要看清楚所謂「中國機遇」對不同背景的青年人來說,到底是甚麼樣的發展機會,才容易獲得實質的政策成效。

 

(1) 該問卷調查於2015年五至六月以電話隨機抽樣進行,共訪問了1,005位15至35歲的青年人,回應率為45.8%。
(2) 焦點小組討論的部分觀察曾經於本年六月由香港亞太研究所主辦的「公共政策論壇:香港青年到內地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發表。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不少意見指責抗拒到內地工作的青年人「沒有視野」、「固步自封」等等。到底不願意到內地工作是否就等於「固步自封」,固然值得討論。可惜的是,從制訂政策的角度,這種預設的偏見,難以幫助我們認真了解青年人對到內地工作的看法,及當中的顧慮。

    鄧鍵一  2018-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