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之白:兩岸誰是滿清,誰是明朝?

2018-11-23
薛之白
媒體人
 
AAA

CNTW.jpg

最近一段時間,台灣相關的政治新聞熱度爆棚,圍繞九合一選舉及兩岸統獨話題出現了各種言論。先有網絡傳言稱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是「中共培養的接班人」,又有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暗諷台灣總統府秘書長陳菊是「肥滋滋的大母豬」,還有紀錄片導演傅榆在金馬獎發表台獨言論,遭到大陸官媒以「中國,一點都不能少」回擊。在這些紛亂的話語中,頗值得玩味的是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的「滿清明朝論」。

許信良本月8日出席「馬習會三周年」政策研討會時說,兩岸愈交往,台灣愈有能力去改變中國大陸,「如果當初明朝不打滿清,讓滿清獨立,明朝不會垮,滿清沒有機會入主中原;但因為明朝不允許滿清獨立,干涉,好幾次派兵圍剿,要介入滿清事務,讓滿清看透。」顯然,許信良是把台灣比作了滿清,將大陸比作明朝,警告大陸不要干涉台灣事務,而應該讓台灣獨立,以免自己被拖垮。

許信良的說法自然有不少紕漏。嚴格來說,「滿清」這個稱謂本就是正式獨立建國後的產物,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才定國號為「大清」,至於之前的政權,史稱為「後金」。再者,滿清攻佔中原是北方少數民族南下掠奪土地和資源的歷史慣性,明朝的滅亡也和內部混亂以及農民起義密不可分,和「讓不讓滿清獨立」沒有多大關係。

歷史不是本文討論的主題,真正有意思的是,在相當一段長的時間裡,兩岸的話語體系中,大陸才是更像清朝的那一方,而台灣的中華民國政權則更像鄭氏集團控制下的明朝孤土。

滿清入主中原、天下大定後,鄭成功趕跑荷蘭人佔據台灣,繼續打着明朝的旗號反清,直到康熙二十二年澎湖海戰後,台灣才歸於清朝版圖。大陸的歷史教科書雖然對鄭成功打敗荷蘭人的民族英雄行為高度評價,但同時也認為康熙收復台灣是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之舉。大陸央視播放的歷史劇《康熙王朝》裡,就把康熙刻畫成雄才大略的君主,與台灣談判的明珠也是能言善辯,一番義正辭嚴的話語讓鄭氏家臣馮錫范啞口無言。

台灣方面,因為鄭成功「排滿驅荷、開拓台灣」,再加上「反清復明」與「反攻大陸」有異曲同工之處,在蔣介石執政年代,鄭成功受到隆重祭拜,隱然是「王師北上」的象徵。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中共政權就像滿清,雖然靠武力奪取天下,但畢竟是異族(端),而台灣的中華民國政權就如同明鄭政權,代表着中華的正統,儘管「王師」偏居一隅,但仍未忘光復河山。

然而,民進黨上台後,尤其兩年前蔡英文執政後,情況出現變化。台灣的原住民團體稱鄭成功「來台屠殺、剝削原住民」,有民進黨代表將其與「二·二八事件」等同,總統蔡英文也表示不應再祭拜鄭成功。台北市長柯文哲則發表言論稱,早在350年前台灣就已精神錯亂,鄭成功就是台灣精神錯亂的代表。柯文哲還表示,如果鄭成功不是只想着反攻大陸,而是按照「南向政策」向南發展,「歷史上會出現兩個中國,一個叫『大陸中國』,另一個叫『海洋中國』。」

「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政治人物口中的歷史更是如此,每方都根據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的需要,攫取對自己有利的片斷,打着似是而非的比方來以古喻今,如今許信良的言論,也屬於新形勢下的新觀點。從蔣時代到蔡時代,政治光譜和兩岸局勢都發生了巨變,台灣竟從明朝變成了滿清,不知鄭成功等人泉下有知,該做何感想呢?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就境外社交媒體平台炒作解放軍093型核潛艇在台灣附近海域發生嚴重意外一事回應中評社記者提問指出,有關消息純屬謠言,不要被帶節奏。

    中評社  202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