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渤:對李文亮事件應有的拷問
時事短打 鮑渤
所謂吹哨人 (Whistleblower) 李文亮醫生的病逝,成了最近關於武漢肺炎最火爆的新聞之一。
社交網絡惋惜和哀痛之聲綿延不絕,網民接力「為一個平民舉行國葬」。武漢的夜空為他熄燈五分鐘,集體吹哨5分鐘。官方在這個「擊穿冰冷的夜晚,佔滿億萬屏幕」的活動中沒有角色,似乎給人予官民對立或沒能統一思想統一步調統一行動的聯想。
國際衛生組織(WHO)通過官方推特網頁第一時間對李文亮去世表示哀悼,哈佛大學下半旗致哀,德國媒體《法蘭克福匯報》向李文亮在內的8名醫生表示由衷的欽佩。以筆者所見,幾乎所有的西方主流媒體都報道或作出評論,對中國的國際形象帶來巨大的衝擊。
一個醫生的死訊能攪動網絡海嘯,激蕩五洲風雷,顯然有其因由。如果李文亮當初的微信得到尊重和重視,觸發國家衛生防疫系統預警,中國乃至整個世界,就不會出現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亂象。網上掛的輓聯「八人封口,九州閉戶」,在一定程度上是現實寫照。
筆者認為,李文亮根本算不上什麼英雄。他只是一名普通人,是千千萬萬我們當中的一個,閒時也都玩玩微信。2019年歲末,他在一個150人左右的大學同學群中說「華南海鮮市場確診了7例SARS」,提醒「讓家人親人注意防範」。這種動作也太普遍了吧?中國的億萬網民誰不每天發點或轉一點什麼東西?再者,李文亮只是從醫生的角度提醒自己關係最密切的同學群,他沒有做英雄的動機和舉動,像2003年SAS時期的蔣醫生那樣向全世界吹哨。公眾的同情惋惜可以理解,但不要把他這個凡人拔高了。
中國的網管能力是全球最「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之一。李文亮受到武漢警方教訓「在互聯網發佈不實言論」「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他生前收到的最後也應該是唯一一封訓誡書的措辭:「我們希望你冷靜下來好好反思,並鄭重告誡你:如果你固執己見,不思悔改,繼續進行違法活動,你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你聽明白了嗎?」,以及訓誡書留下的李文亮悔過的血紅手印,現在看來實在是巨大的諷刺。以「李文亮之死打了誰的耳光」為題的多維快評,可謂辛辣。
這個事件對制度造成的衝擊,不亞於病毒本身對社會造成的衝擊。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網站,可看到政治局常委會強調,「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正是習近平高瞻遠矚在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
斯人已逝。對制度缺陷和國家治理層面展開「痛徹肺腑,觸及靈魂」深刻反思,遠比給李醫生平反,處置個別基層民警或地方官員作為替罪羊更為重要。否則,官方的公信力難以止損。中共歷來視維穩是壓倒一切的重中之重,視民心為最大的政治。防止民怨政治化,讓公眾對體制的信心回到「可防可控」的軌道,是當務之急。
反思並不是要否定這個體制。中共的中央集權體制,是中國迅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在世界舞台全方位崛起的主因。這套體制最早師承蘇俄,有其根深蒂固的專制主義弊病,但大致上還是適應中國國情,舉國體制在現階段仍有其優勢。
常言道,「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在人人「講真話」的大環境下,謠言很容易止步。但中國的許多問題,恰恰出在「講真話」的缺失。中國著名作家巴金晚年提出「講真話」的問題,數十年過去了有多少改觀?數千年來中國統治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牧民思維,當代「不得妄議」造成的群體失聲,在多大程度上仍然存在?
如果為政者能對不幸的李文亮事件能夠進行制度性的系統梳理而不是走過場的「找差距、補短板」,如果社會各界展開真誠嚴謹的思辯而不是情緒化宣洩,則國家甚幸,民族甚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