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美國對華鷹派高官博明的對與錯

2020-05-11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7675.jpg

美國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中國稱波廷傑)在五四青年節這一天,罕見地發表了20分鐘的全漢語預錄演講,又以英文回答了有關中美關係的現場提問。這場線上學術研討會,全程上網且能重播回放。博明的喊話對象,顯然是與美國相隔萬里的中國國內民眾。

這估計是歷史上首次有美國官員這麼直接對中國民眾喊話。博明的漢語表達優美流利,而他對中共政權暗含機鋒的批判,更是語驚四座。比如,博明點名讚許李文亮、艾芬、許章潤、任志強,許志勇、伊力哈木、方方、天主教神父、香港的示威者們反抗壓制的勇氣。他主張中國人少一些民族主義和多一些平民主義中,認為「平民主義」能讓「特權者」退縮或出局。他更在結語中說,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向傳統權力結構宣戰,「世界將等待中國人民最終提供的答案」。

博明是誰?他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身邊的中國通、前美國駐華記者。早在2017年,當年43歲的博明被任命為總統特別助理、國安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時,就引起港台與國際媒體的關注,他們立即辨識出這位前同行是「大鷹派」,更有報道形容他將是讓北京「害怕的對手」。

上任後的博明一直保持極為低調的作風,公開信息顯示他2017年率團訪華參加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難得的接受了財新網專訪,同年再陪同特朗普訪華。過去三年里特朗普換了四任國家安全顧問,但博明沒有受影響,一路高升到副國安顧問,成為特朗普的第二號國安幕僚。據說這與他當過海軍、服從指令,不與上級搶風頭的作風有關。

然而也是在過去四年里,美國對華態度日益強硬,啟動了對華科技戰、貿易戰,以及當前的病毒起源論和疫情責任論戰。《華盛頓郵報》引述熟悉內情的人說,博明在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戰略調整中,扮演關鍵角色。2017年,他協助起草的國家安全戰略文件中,正式將中國定位為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並指明北京是「修正主義權力」。據說,他私下與友人交流時,認為中國走向極權主義社會。據說,將冠病稱作「武漢病毒」是博明給特朗普的主意,而急於甩鍋的特朗普則升級加碼稱之為「中國病毒」。

博明對中國的深度不信任,源於他1990年代末到2005年在中國工作的經歷。他在2005年投稿給老東家《華爾街日報》透露,他在中國工作時屢遭騷擾,包括曾被政府情報人員錄像、被警察追趕時被迫把採訪筆記丟到馬桶里沖走、在星巴克咖啡館被官方人員毆等。

駐華記者當了七年後,博明投筆從戎,克服超齡與身體超重的弱勢,成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情報人員,派駐過阿富汗和伊拉克,得過軍功獎章。他的事迹顯示他毅力過人,比如為了鍛煉體能考入海軍,他在長城上練跑搞得自己進了急診室。而年輕時選擇在麻省大學主修中文,則反映博明曾是對中國文化充滿熱情的理想青年(當然家境也不錯),否則不會選擇這樣冷門的科系。他在本周的線上研討會中,也用反諷的語氣憶述,1990年代末所有駐華外國人都熱情支持中國取得成功,可惜在他眼中,中國的改革開放已完全結束了。他認為,國際社會在2001年讓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反而消解了中國改革的動力,因為中國不再需要改革就能實現經濟發展。

他的演講引經據典,可見其深諳中國的話語體系,但這番講話並未在中國產生很大的影響。這一方面因為在中國的網絡監管下他的講話傳播力非常有限;其次,今天的中國大眾、尤其是青年人對於西方的文明與民主理念,已不像二三十年前那麼崇拜,更沒有五四青年的激情。今天的中國青年更關注「後浪」的爭議,以及更複雜迫切的現實需要,包括房貸、職業發展與養育孩子等煩惱。

再者,在美國冠病疫情失控、中美戰略對立激化的情況下,白宮高官要再從理念的角度說服中國民眾,已沒有那麼簡單。

但博明的故事,也凸顯一個現實:當前美國精英中的「知華派」,已不再像改革前的美國人,對中國的貧窮落後充滿同情;他們也不是改革年代「初識」中國的學者、記者們,對這個古老文明的轉身滿懷激動、敬意與憧憬。反之,美國精英界更多的是對中國崛起充滿疑慮,或者情懷破滅的人物。博明只是其中一個例子。

也許中國本來就不是他們想像中那樣,是他們誤導了自己——中國本來就不會走西方的民主自由道路。但與此同時,中國在這些年的變化,以及對待西方記者、學者的具體手法,將一個個原本的朋友變成對手,而今他們在政治領域影響西方走在對華極不友善的道路上,更是讓人惋惜。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