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德·蓋倫·卡彭特:在香港的失敗促使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更強硬
5月下旬,中國在香港引入國家安全法的決定令華盛頓大為震驚,特朗普政府和國會都表示,他們強烈反對北京削弱香港政治自治的做法。隨後,美國政府取消給香港的特殊貿易待遇,國會兩黨領袖聯手推動針對中國領導層的經濟制裁。
即使是國會和政府當中最強硬的人,也接受外交政策界的這一共識:美國在香港問題上與北京決戰將承擔過大的風險。但他們還是想給這個共產主義政權製造一些不快,讓它在國際上難堪。華盛頓的戰略核心是招集歐洲和東亞的盟友,建立一個共同陣線,譴責中國破壞香港的自治,同時對中國實施至少是適度的經濟制裁。
無疑,特朗普政府對盟國的回應大失所望。只有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在華盛頓的動議上了簽字,而大多數盟國都對美國政府要求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中國表示拒絕。德國政府的反應在各國政府當中十分典型,德國外長海科·馬斯認為,歐盟國家影響中國處理香港爭端的最佳方式,是與北京保持對話。法國更不願意與華盛頓一道向北京施壓。《南華早報》報道稱,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外交顧問埃馬紐埃爾·博納在給中國外長王毅的電話中強調,法國尊重中國的國家主權,無意在香港問題上干涉中國的內政。
歐盟對中國在香港實施國安法也反應溫和。歐盟外長5月29日採納了德國的立場,強調需要就香港問題進行對話。在與歐盟27國外長舉行視頻會議後,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約瑟夫·博雷爾強調指出,只有一個國家提出了制裁,而他不認為中國的行動會對歐盟同中國的外交和經濟往來產生不利影響。
對北京在香港實施新的限制,亞洲主要盟國的反應在華盛頓看來也好不到哪裡去。日本的反應尤其令人失望。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內部爭論後,安倍晉三政府拒絕了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一起發表譴責中國的聲明。有報道稱,這一決定讓美國領導人感到「沮喪」。而韓國似乎比日本更堅決地避免在中美爭端中站隊。
總之,特朗普政府的努力嚴重受挫,美國蒙受了巨大的外交恥辱,其結果將影響華盛頓在東亞的總體政策。一種可能的情況是,特朗普執政以來的趨勢將被強化,美國將愈發支持台灣事實上的獨立。由於香港事件,美國領導人無論如何都會設法避免再次顯得政策上無能。況且,台灣有更重要的地緣戰略意義,而華盛頓,它也許覺得自己無法承受中國取得另一場(甚至更大的)勝利。
已經有跡象表明,由於華盛頓對香港的外交努力後果欠佳,美國將加強對台灣的支持。最新措施主要是象徵姿態,但至少其中一些措施具有軍事意義。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宣布,6月晚些時候他將在一個多邊論壇——「哥本哈根民主峰會」發言。出席這次會議的還有台灣領導人蔡英文。與當選總統特朗普2016年12月同蔡英文的那次臭名昭著的電話交談一樣,蓬佩奧的決定激怒了中國政府。這兩件事都說明,美國政府已經隱然把台灣領導人當成一個獨立國家的總統。
美國在香港遇挫之後採取的其他行動也許更有挑釁性。6月11日,在台北明顯的授權下,一架美國軍用飛機經台灣領空從沖繩飛往東南亞某地。中國國台辦指責美國飛機「損害我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是「一起嚴重的挑釁事件」。此前一周,導彈驅逐艦「羅素」號曾不顧北京的反對,公然穿越台灣海峽。這是在不到三周時間裡第二艘美國軍艦穿越台灣海峽。
在採取這些針對中國在香港實施國安法的行動之前,華盛頓的其他措施已經證明,美國比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堅定地站在台灣一邊。就在香港被打壓的前幾個星期,特朗普總統簽署了《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要求美國國務院向國會報告其加強對台外交關係的措施。法案還要求行政部門「改變」與破壞台灣安全與繁榮的國家的交往。5月21日,特朗普政府通知國會,它計劃批准新的售台武器交易,同意向台北出售18枚先進技術魚雷。
這些措施加強了特朗普總統上台以來為台灣提供更大支持的趨勢。2018年通過的《台灣旅行法》,是格外重要的一步。該法不僅允許,而且積極鼓勵美國的高級國家安全官員與台灣同行互動,從而使40年來的政策出現了逆轉。次年,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還會見了台灣安全會議秘書長李大維。
隨着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日趨強硬,北京的立場也越來越強硬。在5月21日的一次講話中,李克強總理在提及北京與台灣的「統一」時引人矚目地去掉了「和平」一詞。儘管北京與台北的關係不斷惡化,但此舉仍標誌着不祥的政策轉變。自從蔡英文和她有台獨傾向的民進黨在2016年台灣選舉中以壓倒性優勢獲勝,兩岸關係日益緊張。蔡英文在2020年1月的選舉中再次當選,這更增加了北京的挫敗感和憤怒。
過去四年,中國在台灣海峽及附近的軍演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頻繁,據台灣報道,2020年軍事行動數量進一步增加,包括侵入台灣領空。事態發展表明,正如對香港顛覆式的民主示威遊行耐心耗盡,北京對兩岸統一的耐心也快耗盡了。
但如果中國領導人以為,美國會在台灣問題上避免與之對抗,那他們將犯下致命錯誤。誠然,在回應北京對香港的行動方面,盟國出人意料地沒有給予支持,這讓美國的政策制定者懷疑,即使它的東亞主要盟國面對中美兩國在台灣問題上攤牌也不會提供多少支持。但對美國領導人來說,讓台灣遠離北京的勢力範圍要比美國在香港問題上強硬重要得多。失去台灣,華盛頓長期以來在東亞的戰略優勢政策就會遭到致命破壞,美國就得含蓄地承認中國是該地區的主導力量。
美國領導人不太可能做出這樣的讓步,哪怕美國不得不單獨與中國展開武力較量。事實上,由於在香港蒙羞,華盛頓已決心在台灣問題上持強硬立場,甚至決心重塑美國在東亞的主導地位。作為一個困境中的霸主,美國承受着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擊退中國對這一地位的挑戰。考慮到台灣在經濟、象徵性和戰略上的重要意義,它很可能成為華盛頓拒絕後退的地方。中美兩國發生災難性衝突的機會正在不斷增大。
文章原刊於《中美聚焦》。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