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亭:對於台灣海峽動盪中的生態分析與建議

2020-10-30
楊雨亭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
 
AAA

TW1.jpg

去年(2019)初台灣總統大選中民進黨勝利,蔡英文續任總統,到今年下半年,隨著越來越近(11月3日)的美國總統大選,特朗普的選情不能確勝,對於中國的經濟封鎖以及政治攻擊的動作越來越大。2020年10月23日,習近平在紀念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上強烈地表示:「當今世界,任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極端利己主義,……任何訛詐、封鎖、極限施壓的方式,……任何搞霸權、霸道、霸凌的行徑,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不僅根本行不通,最終必然是死路一條!……我們決不會坐視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受損,決不會允許任何人任何勢力侵犯和分裂祖國的神聖領土。一旦發生這樣的嚴重情況,中國人民必將予以迎頭痛擊!……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中共領導人如此激烈的對外講話,過去在文革中是常態,文革以後是非常少見的。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引用韓戰結束以後,1953年9月12日,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上的講話《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和今後的任務》中所說「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習近平的發言聯繫到韓戰,嚴厲批判美國是歷史性的「帝國主義侵略者」,更劍指民進黨「分裂祖國的神聖領土」。至於「組織起來」的廣泛意義,是毛澤東在延安時期搞生產、土改、建立農村政權時的重點用語,一直延伸到國共內戰以及解放以後的政治運動之中。現在習近平扮演當年毛澤東的角色,使用毛的語氣和用語講話,中共黨員幹部與一般人民是清楚其意涵的,就是經濟上要自力更生,軍事上要備戰,且不惜發動第二次抗美援朝運動。然而如此的決心和悲壯的情緒,對於中國大陸以外許多的政治人物、媒體、知識分子由於不在中共長期宣傳的語境之中而難以真實地體會。在新的、全面的美國領導的孤立與圍堵中國的態勢下,未來如果持續下去,中共並無選擇,除了求戰,難以突圍。

筆者認為,美國對中共的思維與中國的國情估計並不完全正確。中共不同於蘇共,俄國人基本還是歐洲人,東正教是基督教的一支,傳統上俄國是西方文明的一個部分。蘇共解體,俄國可以重新回到歐美文明體系,彼此的調適與融合只是時間問題。中國難以如當年蘇聯那麼大幅度地調整,中共如果在政治上、言論上開放,會造成中共專政的解體,因為民主化和自由化在共產黨的體制和思維中具有牴觸性,而且解放後三十年極左政策下的種種情形將充分暴露。然而之後中國國家與社會的新秩序如何建立,勢必將發生嚴重的問題,中國無法回到過去,亦難以繼續維持目前的整體性順利地進入世界文明體系。對此,目前很少見到中國自身與其他方面(尤其是台灣的國民黨)提出客觀的估計與「軟著路」建議。美國是否有因應計畫,筆者不得而知,不過想必美國有其一套構想。近年來,美國政府中少數高級官員與國會議員聽從一些從大陸逃出去激烈反對中共的民運分子的建言,認為中共不論在道德上、體制上必然無法支應持續的孤立而終至垮臺。筆者相當懷疑這種「美國必勝」政策的穩妥性與務實性,筆者自幼聽信國民黨的教育「中共暴政必亡」,七十年來,反而國民黨日益勢微。雖然中共本身欲調整體制與思想有其結構與心理上的困難,但是以中共的歷史、政治、軍事性質來看,未來在孤立中維持十年、二十年的生存應該還是有能力的,只是十四億的中國人民又將回到文革以前的鎖國狀態,這對於自鴉片戰爭以來備受動盪不安的中國人來說,是不公平也不道德的。筆者認為不論是中共、美國,還是民進黨、民運分子,尤其是國民黨,都必須從下一階段中國人普遍合理的生活方式與長期福祉,思考其基於自身利益的判斷是否是自私與正義的,從而提出合理可行的方向。

這段時間,美國極度重視台灣的角色,美台關係益形密切,民進黨對美國的政策幾乎完全配合,形成了美台「不結盟的結盟」,使得中共軍機常態性地繞台,甚至否定海峽中線的存在,產生了「項莊舞劍」的宣戰效應。由此,中華民國的國防部開始計畫對退役士官兵實施更進一步的教育召集,事實上是在做備戰前的準備。日前,10月25日,馬祖海面出現大批中共漁船與抽砂船圍島,台灣海巡署派艦前往噴水驅離,這令人想起1949年4月下旬中共百萬解放軍以數以千計的帆船強渡長江,佔領南京的景象。近日來是1949年以後兩岸關係最緊張的時刻,和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不同,那時戰事局限在金門,現在則已經近距離地接近台灣本島。台灣社會內部的空氣壓力為之升高,許多父母為了孩子們可能赴戰場而極度擔心,畢竟二戰與內戰的戰火煙硝已經遠去七十餘年了。

合理的推論,去年如果是國民黨人當選總統,兩岸關係絕不至於走到今天這個局面,這顯示出國民黨確實是在兩岸關係中起著「定錨」的穩定作用,在國民黨左側的中共和國民黨右側的民進黨,兩者之間的國族意識與政治思維互相對立而難有妥協的餘地。反共的民運分子則多數站在民進黨與美國右派這一邊,產生了和共產黨「拔河」的歷史景象,而中國國民黨恰恰是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然而,戲劇性地,正在中共對台武力逐步升高之際,國民黨中央於10月6日在立法院提出「台美復交」(中華民國與美國復交)、「政府應請求美國協助抵抗中共」兩項議案,獲民進黨支持,在立法院快速通過。隨後中共國台辦發言回應:「中國國民黨有關人要明辨是非,不要做損害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事。」此事事出突然,出乎中共意料之外,而中共的發言亦欠平實,似視國民黨為其政協中的花瓶黨或是其台灣島內的策略夥伴,予以嚴正「教訓」;又似認為軍機繞台只針對台獨,並非台灣社會整體,由此可逼使台灣社會內部受到戰爭壓力而更形分裂,產生凸顯民進黨「錯誤」的效果。結果,國民黨卻與民進黨在「保台」與「親美」上保持一致,反而產生了「團結」的情形。這也說明了中共長期對於政治的處理仍拘泥於敵我二分法的統戰手段的困境,實則中共的單一性思維與語言在面對外界的多元性結構時,容易產生盲點而不易準確地認識與掌握「他者」的意涵與變化。國民黨新生代顯示出為了勝選必須接地氣,因此在重心上有漸傾本土的意向,和上一代國民黨支持者堅持大中國的意識似有所移動。其中重要的是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對於「九二共識」的重新定義為中華民國憲法下的九二共識,即指出一個中國即中華民國的明確化,中華民國為一主權獨立的國家,而非僅是九二共識下一個模糊的「中國」;如此使得中共所支持的九二共識的一個中國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雙方具有平等的國格,浮現出兩個中國的身影。相對於民進黨與台灣獨立者的論述:「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她的名字叫中華民國」,其實這是一個台獨所「借殼」的國家,國民黨的新論述具有主體性。然而,這對於中共追求兩岸統一以及民進黨式的台灣獨立都形成了某種程度的障礙。由是,國民黨本身也在變化。

馬英九在10月7日受訪時稱「不曉得」國民黨立院黨團有提推動「台美復交」的案子,顯示出國民黨高層面對美中衝突時的意見與步調不一。之前馬英九表示,美國航空母艦落伍,無法迅速支援台灣,兩岸若發生戰事,中共「首戰即終戰」。並批評美國國務次卿克拉奇訪台看不出有任何實質談判,與預期有落差,徒增兩岸關係緊張。這明顯保持他在總統任內「不統、不獨、不武」的立場,還首次表露出他內心深藏的「反美」情結,以及他對於中共可能利用危機攻台的焦慮。而民進黨籍的外交部長吳釗燮在九月接受美國全國公共電台(NPR)專訪時表示,台灣目前不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這說明馬英九的看法和吳釗燮面臨的情況在本質上相近,比較符合政治現實。然亦看出國民黨新生代已經不再願意和中共協商中為了兩岸關係而委屈求全,開始有強硬的態度。至於是否能夠達成「台美復交」是一回事,但是在立場上和態度上基本和中共並不一定保持一致。目前國民黨內部正在發生一種蛻變,即嘗試脫離過去受制於台灣二二八事件以及大陸戰敗所帶來的長期陰霾,而努力地往一個更加主動與積極性格兼具實務與理想的政黨方向發展,筆者認為這是值得鼓勵的正面演變。隨著穩重保守的國民黨上一代的日漸凋零,台灣內部不論是統是獨,中共以中國民族主義這個旗幟號召以及給予更多的利益,都不容易吸引台灣走上「中國復興」的共同道路而選擇接受中共的領導。也就是說,國民黨在新生代領導層的帶領下,將更有獨立自主的意願,走出自己選擇的方向,不願意再受傳統中國意識以及中共、美國、日本過多的約束與牽制,這樣的新中華民國派的發展值得注意。

這次美國領導的新圍堵戰略將對中共與中國以及全球秩序發生何種影響?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政治與歷史事件。六四以後,鄧小平在1989年9月16日與物理學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談話中說:「他們(胡耀邦、趙紫陽)根本問題上犯了錯誤,就是不講四項基本原則,主要不講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四個堅持的對立面是資產階級自由化。……十三大路線不能改變,誰改變誰垮台。」(《杜導正日記》,頁314)由此,中共在不修正其政治體制的情況下,如何維持其經濟成長與科技發展以及得到西方國家的接納?這是真正問題中的重點,意識形態的差異,最終還是使得世界和平遭受威脅。前一陣子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喊出「南泥灣計畫」,呼籲仿效1940年代延安遭到封鎖,生活困難,毛澤東提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口號,動員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其中主要一個基地是延安城東南的南泥灣。筆者估計,中國的整體環境距離西方國家科技研發以及市場結構的差距還很大,周邊國家地區的日本、台灣、南韓又在政治上親美,中國想要處處依靠自己研究和製造,除了少數產品,長期而言多數是做不到的,民生用品如糧食和肉類就不足。而中共為了生存發展,以攻台而取得高科技的生產資源和主要人員,是一個選項。台灣為世界主要資訊產品的代工工廠,美國如果對於被中共佔領的台灣產生制裁策略,台灣固然要垮台,美國的許多資訊產品也會立刻停產或大幅增加成本。由此,「時日曷喪,吾與汝偕亡」,增加了中共武統台灣的可能性。

那麼台灣在這樣的漩渦中將如何自處?目前民進黨由於台灣獨立的性質而與美國並肩而行甚至並肩作戰,民進黨的選擇孤注一擲,其賭注於美國必然勝利;然若不然,其結果將如同當年美軍撤離越南,台灣在軍事與經濟方面的災難無法避免。而國民黨的選擇為何?中共、美國、民進黨的角色目前基本清楚,看來為弱勢的國民黨最不具影響力,實則在目前台灣海峽兩岸與世界的政治環境中,國民黨是唯一有可能兼顧台灣與中國以及美國、日本長期戰略與實際利益的政黨。也因為如此的歷史性與地緣性角色,國民黨在戰後承受了中國與台灣復原與重建理想與過程中深重的責任、壓力與痛苦。事實上,自辛亥革命以後,國民黨在中國百年來的歷史中,是破壞最少,建設最多的一個中國的政黨。因此,筆者視國民黨為中國近代以來民族與國家中重要的政治與文化資產,而這不表示國民黨不曾犯過致命的錯誤,國民黨本身沒有嚴重的弱點,筆者是就宏觀表現以及國民黨本身的信仰與素質而說的。而在中國近代歷史中發生了民進黨這樣子非常特殊的政黨,從反對威權與極權的功能上來看,可以說是「有用的」。反而國民黨過去三十多年來,缺乏做為中共對照面與諍友的意義,也就是說對於中共,國民黨配合與引導較多,適度的批評與鼓勵較少,其實這樣對中共與中國都未必好。國民黨做為一個百年政黨,常年迷戀過去的威權輝煌時代,在民主化的時代中,對於自身民主性質不足往往不能自知以及主動尋求變革。所以,筆者認為加強國民黨的長處與力量,減少國民黨的缺點與問題,對於未來中國、台灣、亞洲以至於國際事務良性的發展,是為一個關鍵的因素。雖然目前國民黨可以說幾乎是處於歷史上最弱的一個狀態,可是明顯地,中國共產黨和台灣的民進黨在性質上都不具備著國民黨的條件。

總體而言,當前的台灣海峽如同作為歐洲火藥庫的巴爾幹半島,已經是國際社會公認戰爭爆發最可能的一個地區,其中牽涉的問題複雜多端,從國際來看,美國遏阻中國擴張,從兩岸關係來看,統獨的衝突難以解決,從共產主義運動來看,中國共產黨是最後一個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多方面主客觀的因素混合起來,欲求完全地解決問題並不容易,因此如何在戰爭與和平的選擇中走出傷害最低又具有未來發展性(尤其是對台灣)的一條路,應該是我們大家都必須冷靜思考以及主動出擊的。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郭台銘今後的發展,筆者願意誠摯地建議,郭台銘已經在兩次總統大選中嘗試參與,不論2024總統大選的結果如何,郭台銘應汲取教訓與經驗,堅持走自己的道路。如果2024大選選出的總統不是郭台銘,郭台銘仍可繼續努力,為2028總統大選而努力,如果2024郭台銘勝選,然允諾「只做一任」,將錯失處理台海最關鍵的歷史時刻。由是,郭台銘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筆者願意鼓勵與祝福之。

    楊雨亭  202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