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數據:香港疫情政治化逐漸走弱

2021-03-02
 
AAA

106019077.jpg

圖1 香港社交媒體近期對疫苗關注度及政治化炒作程度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106019079.jpg

圖2 香港社交媒體近三個季度涉疫議題政治化炒作程度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106019081.jpg

圖3 香港社交媒體涉疫情政治化炒作3個方向的平均關注度比較(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106019083.jpg

圖4 去年以來香港每月新增確診人數與“內地因素”在疫情政治化輿情佔比的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106020078.jpg

圖5 香港社交媒體疫苗接種計劃公佈前後政治化內容與疫苗計劃名額過少聲量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日前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率特區政府主要官員接種國產新冠疫苗,標誌著香港疫苗接種計劃的正式展開。新年以來,港府積極有為的防疫工作在民間引起廣泛反響。中評大數據中心研究發現,經歷四波疫情以及國安法下政治風氣的改善,香港社交媒體的疫情政治化風潮總體減弱,社會氛圍正向務實理性回歸,但疫苗接種點過少、預約不易、接種速度過慢等引發不少怨言,值得關注。

如圖1所示,香港社交媒體涉及疫苗話題的政治化程度,相較於2020年的高峰期明顯減弱。去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後,“內地因素”立即成為香港部分勢力政治化炒作疫情的焦點,疫苗也不例外。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內地疫苗順利投產,全球各國的接種工作也不斷推進,香港社會對內地疫苗的關注度不斷走高。但總體上對疫苗相關話題的政治炒作程度,隨著第三、四波疫情的蔓延呈現出階梯下降勢頭。這是因為不少香港市民已經難以承受疫情帶來的生活壓力,希望盡快接種疫苗,早日恢復正常生活。而在涉及如何選擇疫苗的問題上,許多民眾則表示只關注疫苗保護率和副作用,並不會過分在意產地等次要因素。

政治化減弱的趨勢不僅反映在疫苗議題,同樣反映在港府其它抗疫防疫措施上。年初至今,政府相繼推出小範圍封區強制檢測、在使用“安心出行”前提下有限恢復堂食等政策,目前確診人數再度回落至低位。如圖2所示,相較於第三季度政府推行“普及社區檢測計劃”以及“安心出行”手機應用時,因部分政治勢力炒作攻擊引發港人不小疑慮,上述防疫政策在近期被政治化炒作程度明顯減弱。可見,經歷過本港疫情幾次反復,香港民眾愈發認識到,照搬歐美模式只會“治標不治本”,對借鑒內地防疫措施的抵觸情緒隨之降低,這也進一步壓縮了政治化炒作的空間。

經過梳理發現,香港反對立場的輿論針對疫情的政治化炒作可分為三個方向,分別是:第一,以編造或誇大各類不實信息的“陰謀論”方向;第二,攻擊防疫措施不尊重人權、自由、民主或侵犯隱私的“人權”方向;第三,盲目貶低防疫措施成效的“成本效率”方向。如圖3所示,今年以來,上述3個政治化炒作方向的關注度均不同程度下滑,其中“人權方向”降幅最大,進一步說明香港社交媒體看待疫情“去政治化”勢頭明顯,朝理性務實的方向回歸。

原本因兩地制度文化差異而格外突出的“人權”政治化炒作方向明顯退燒,反映出在疫情持續一年嚴重衝擊經濟民生的殘酷現實之下,盡快清零、重啟經濟、恢復通關成為港人切實期盼的目標,而看似光鮮、實則虛無縹緲的政治口號在香港市民的務實訴求面前,已經黯然失色。

總體來看,香港社交媒體政治化操弄疫情、借疫反中亂港的勢頭正不斷衰退,但“反內地”在現存疫情政治化輿情中的比例仍相當突出,並隨著國產疫苗的到港接種再度上升。如圖4所示,在香港涉疫政治化輿情中,針對內地的比例一直穩定在四成以上,且波動程度與香港每月確診人數呈現負相關,反映出“疫情加劇時指責港府、疫情趨緩時攻擊內地”的套路正在香港輿論反復出現,未來將如何演變,值得高度關注。

特區政府高層帶頭接種國產疫苗,為香港社會看待疫情時遠離“泛政治化”漩渦起到了積極作用。但近期新出現的問題是,疫苗接種計劃名額過少、接種點嚴重不足、接種速度過慢等負面與情快速增長(如圖5所示)。首批科興疫苗接種於2月23日開始預約,而網站一上線即出現崩潰,七萬名額亦一搶而空,引發民眾不滿。不少民眾批評政府手握100萬隻疫苗,十四天接種期卻只給出七萬名額,每天只能為幾千人接種。按照這樣的速度,香港七百多萬人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全部接種?如此效率如何有效防疫?好的防疫措施如何讓全民“有感”、讓疫情盡快受控?特區政府應該盡快加以改善。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