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疫苗供過於求何須「優先」
本港上月底展開新冠疫苗接種計劃至今,已接獲3宗接種後死亡個案。接種疫苗後有預期的嚴重副作用,是藥廠和專家的意料之內,是否需要就此叫停計劃,需要專家判斷和政府擔當。關乎世界各地都有零星接種後嚴重事故,但都不見有政府叫停。畢竟新冠疫情已經持續超過一年,不接種疫苗只會成為風土病,傷害肯定較接種更大。但政府的接種計劃卻有必要及時檢討和靈活應對。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提到,新冠疫苗初期接種率超過9成,但昨日跌至72%,顯示有市民沒按預約接種。由2月26日至3月8日,10日過去了,累積月10.38萬人接種了第一劑疫苗,每日只是有1萬人,這是綜合了8間疫苗接種中心和數百位私家醫生的數據。從趨勢來看,8日的數據只有9900名市民接種,呈下降趨勢。這個進度明顯太慢,如果以此速度,香港單單是成年人,都要一兩年時間才能完成群體免疫,明顯是不可接受。
政府預備了29間疫苗接種中心,如果開足馬力,每天的總接種能力可以達到十萬八萬計算。如此一來,現在根本沒有必要搞什麼「優先群組」。因為既然預約系統和接種中心都沒有滿負荷運作,供過於求,何優先之有呢?
有所謂「飢餓營銷」,如果我們再限定小範圍的優先群組,令到系統長期不能滿負荷運作,不單止是浪費人力物力,而且會令那些符合接種條件的人,覺得「反正隨時可以接種」,會更加「睇定啲」。加上政府最新新增多7個優先群組,而且可以給沒有證明的人都酌情處理,這更加證明所謂優先群組已屬多餘,應該盡快全面鋪開全民接種計劃。
政府更應該盡快以社會約束力量來促進接種,例如規定學校師生要接種疫苗才可以復課,規定多個行業的從業員要接種才可以復業,以至於推進與其他地方商討旅遊氣泡和內地的免檢疫通關,只有這樣,才能加快整體的接種速度。
參考其他地方,泰國已經綢繆放寬接種疫苗者的入境限制,而美國、印尼政府則允許企業自行購買疫苗為員工施打,辦法不外乎是通過社會約束和放寬接種限制。接種熱情一旦冷卻就難以再熾熱起來,特區政府必須採取更多措施推進接種,不能再嘆慢板。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