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嶺:警惕地緣經濟因素影響拜登政府對台決策
在這次中美安克雷奇高層戰略對話中,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開場白中矛頭直指中國人權問題,稱將在此次會談中討論引發深切關注的中國的行為,「包括在新疆、香港和台灣的行為、對美國的網絡攻擊,對我們盟友的經濟脅迫。」
布林肯強調,涉及新疆、香港、台灣的事務不只是中國的內政,「所有這些行為都威脅了維護世界秩序的國際規則,因此它們不是內部事務,我們認為有責任今天在此提出來。」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稱,「將永遠為了我們的原則、我們的人民和我們的朋友挺身而出。
顯然,台灣問題已成為拜登政府深度關切的重大問題之一。
美國拿台灣說事由來已久,特別是特朗普上台後,美台互動不斷升級,其任內通過的一系列涉台法律,包括《台灣旅遊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案》、《台北法案》,以及試圖突破美台交往限制、加大對台軍售力度等狠招,將美台關係推至歷史最高點。
今年1月初,美國國會還通過2021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重申協助台灣維持足夠自我防衞能力、保障台灣公民在國際金融組織的公平僱傭規範等,挺台抗中。
針對挑釁,中方不得不作出必要的威懾反制。鑒於台海局勢持續緊張,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最新「預防性優先事項調查」報告稱,台灣問題最有可能導致美中競爭轉變為直接對抗,並將台灣提升至一級(高優先順序)應急級別。
令人嘖嘖稱奇的是,拜登與特朗普對外政策雖然差別很大,但在台灣問題上卻大同小異。拜登政府之所以延續前朝的對台支持政策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與拜登本人支持台灣密不可分。
回溯歷史,1979年通過《台灣關係法》時,拜登作為參議員參與其中;2001年擔任參議院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後,他首訪目的地就是台灣;2020年1月,他祝賀蔡英文再度當選台灣總統時稱:「你們強大,因為你們擁有自由開放的社會」。更有甚者,去年民主黨大會通過的政綱不再提一個中國政策,但卻把《與台灣關係法》放在了重要位置。
當然,諸如此類的因素均系老生常談,華盛頓支持台灣的大有人在。筆者想提請關注的是,近年來,美台關係中地緣經濟考量日益凸顯,已成為影響拜登政府對台決策不容忽視的關鍵變數,其中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作用關鍵。
眾所周知,台灣從事晶片研發的工程師就有4萬多名,擁有最先進的半導體生產流程技術,晶片生產和積體電路設計實力雄厚,產業佈局涵蓋矽晶圓,晶片設計,晶片製造,封測等各個領域,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地區,封裝與測試產值全球第一,晶片設計全球第四。
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同比下滑12.09%,至4121億美元。台灣半導體業卻逆勢增長,僅台積電就佔據了全球合同晶片製造市場50%的份額,連同聯發科技、聯華電子等台企奠定了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江湖地位。那些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事關「新經濟」發展前景的技術,從5G智慧手機,到自動駕駛汽車,再到雲計算伺服器,都仰賴台積電供應鏈。
美國承認,在新型武器及戰機上,使用了台積電生產的晶片。去年5月,時任國務卿蓬佩奧證實,台積電晶片用於F-35戰機。另有消息指,美國賽靈思公司與台積電合作的16納米晶片,已被美國國防部用於軍用人工智能或軍用互聯網等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對台積電等台灣的半導體企業依賴越來越嚴重。一段時間來,德國、日本和美國陸續遊說台積電等台灣半導體企業優先供應車用晶片。作為全球產業的戰略焦點,台積電已超越美國英特爾及韓國三星,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被台灣當局視為與西方國家建立更緊密關係的契機。
今年2月初,美國和台灣舉行了拜登上台後的首次雙邊經濟對話,討論了在汽車業高端晶片嚴重短缺的情況下,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去年5月,台積電宣佈斥資12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納州設廠,生產科技含量更高的晶片,供給蘋果等企業,李長榮化工等台積電供應商也紛紛表態有意赴美投資。
2月下旬, 在一場台灣晶片和供應鏈企業代表參加的閉門會議中,「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強調,台灣是美國政府為關鍵商品打造安全供應鏈的「重要夥伴,也是美國可靠的朋友」,並呼籲除台積電這樣的龍頭企業外,其他半導體產業鏈的關鍵參與者都能赴美投資。
在美國一些人眼中,即使從經濟上看,台灣不是美國的戰略負債,而是一種戰略資產。不久前,彭博通訊社在一篇報導中指,各國政府領導人「非常需要台灣維持民主」,並引用巴黎蒙田研究所亞洲專案負責人馬修·杜沙特爾的話稱,台灣在全球晶片供應鏈中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這也是台灣得以「防止中國進犯的主因」。
專家認為,全球半導體需求量僅次於石油,在電動車持續發展的未來,半導體或將逐漸取代石油的戰略地位。未來的軍備競賽,不再只是坦克或飛機的「宏觀軍備競賽」,而是微觀的「納米電子」軍備競賽。簡言之,在「得晶片者得天下」的資訊化時代,沒有晶片,就不可能有現代化的高科技發展。
在台灣問題上,美國甚為關注微電子供應鏈安全,擔心一旦台灣被北京武統,美國對台積電的依賴前景堪憂。2月24日,拜登簽署行政命令,對半導體晶片、電動汽車大容量電池、稀土金屬、藥品四種關鍵產品的供應鏈進行為期100天的審查。毫無疑問,這一地緣經濟趨勢,決定了華盛頓不會坐視北京攻佔台灣,增加了兩岸爆發熱戰時美國出面干預的可能性。
早在去年9月,美國在台協會與台「外交部」、「經濟部」,以及日本、歐洲駐台代表共同舉辦「重組供應鏈」論壇,強調將聚焦於強化「理念相近夥伴」的攜手合作,根據共同價值和標準發展新的供應鏈,確保供應鏈不受政治壓迫,配合鞏固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和美國的「印太戰略」,公然發出與中國大陸產業脫鈎的強烈信號。
事實上,為了確保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中心角色,蔡英文在第二任期內將資訊技術、數位經濟、網絡安全、醫療保健、綠色和可再生能源、國防工業基地和戰略儲備等六個核心戰略產業確定為政府的優先任務,將台灣打造成發展下一代技術的主要基地。
看來,美國大力加強與台灣半導體產業合作大勢難擋,台灣當局也在押注地緣經濟賭台灣未來。以台積電為代表的台灣半導體產業不僅事關台灣經濟命脈,而且在外交上同樣越來越被視為「護國神山」,半導體產業已成為台灣參與地緣政治遊戲的重要戰略資產。
專家認為,目前的地緣經濟趨勢並不要求推出新的對台政策,拜登政府沒有必要就台灣的政治地位宣佈新的立場。然而,在各國出現「晶片荒」的當下,地緣經濟態勢增加了拜登政府處理對台關係的靈活性。在規避與戰略清晰相關聯的風險的同時,美方會團結盟友和合作夥伴一起行動,提升對台經濟關係,進一步加強台灣的國防能力,在不改變現狀的情況下,提高對北京武力攻台的威懾力,藉助地緣經濟力量「不戰而屈人之兵」,做政治表態做不到的工作。
毋庸置疑,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雙方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在這次中美高層安克雷奇戰略對話中,中方闡明,台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北京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餘地。
美方堅持「一中」原則是維持台海和平的一個可行的長期戰略,也符合中美共同利益。對華盛頓而言,要避免過度打台灣牌,尤須謹防向「台獨」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結合美台半導體產業合作,拜登政府應設法消除北京的疑慮,避免中國將美國對台積電等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依賴視為美方會最終支持台獨的信號;還需斷了蔡英文們的念想,以防台灣當局誤判形勢、因美國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依賴而在台獨道路上挑戰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