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凌:煥然一新的香港藝術館
那堵遮擋海景的水泥墻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落地窗。佇立窗前,可俯瞰星光大道,可呼應紫金花會展中心,可眺望維港和港島全景。海上波光粼粼,大船小船,風光無限好。裝修兩年,香港藝術館再次開放。
展廳的「不是時裝店」首先讓我駐步。展出中國傳統服飾,卻用數碼高科技影像做導賞,表現手法現代、虛擬、靈活,展品與導賞古今結合。這是香港藝術館的特色,將中國文化注入西方媒介的表現手法。展覽啟示我,打扮要因人而異,以長為美、以短為美、以大為美、以寬為美、以貴為美、以小為美;也告誡人,是男裝還是女裝,還是中性裝,衣著受潮流影響,還得以場合禮儀為先。從前不懂用色,在這裡學到幾個色彩搭配詞彙,互補色、類似色、單一色、分離補色。
藝術館與「敏求精舍」攜手,舉辦「聚道傳承──敏求精舍六十周年」展覽。「敏求精舍」是香港一個收藏家組織,以「好古,敏而求知」的精神聚賢,凝聚一眾精於收藏和研究古物藝術品的會員,是文物界舉足輕重的鑑賞群體。展品中有吳冠中的《雙燕》,《雙燕》是吳先生一幅「激動了,匆匆畫速寫」的重要作品,被他認為是一生中「最好的一張畫」。吳先生一家多次捐贈畫作給香港藝術館,成全了香港藝術館成為全球收藏吳冠中作品最豐富的機構。在「聚道傳承」館的進口有一段文字,There is not an English man who on his return to Europe does not take back a view of canton.在返歐的歸途上,沒有一個英國人不帶回一幅廣東的風景畫。可見粵港文化和風光,早年在歐洲的影響力何其大!
水彩畫《香港仔附近的瀑布》令我們一行耳目一新。十八世紀作者威廉·哈維的作品,反應英國訪華使節於船上所繪,畫中小艇正載著水手駛往瀑布取水。那瀑布至今尚在,就在香港仔華富村瀑布公園內。使節團的船隻駛至港島,發現這個小島不但是一個避風港,還有淡水可用。返英後,使節向下議院推介了香港島。「一瞬成就歷史」,誰都沒想到,考察活動成了香港歷史的轉折點。這幅畫作的可貴之處,是香港的老故事道出來了,也追蹤藏品背後的人物和事件。
有用編織袋做成的poster,紅白藍三色,是香港建築界呈現的展品;有用美国麵粉袋製作的藝術品,上面粘貼著麥穗麥杆;有一段取名《背》的天然柚木,是人體背面的完美呈現,兩扇背夾骨、背心、臀部,以及臀部中間那一根中軸線,惟妙惟俏。藝術家憑藉敏銳,把不起眼的事物變得起眼,真是絕了!
看累了,坐在落地窗前觀景。平視海灣的對面,有廣告「國窖1573」、「北京控股」、「平安保險」、「恆大集團」等等。記得二十年前,維多利亞港灣上是清一色的外國廣告,不知從啥時開始,以中國企業廣告打主力了!
展覽花了心思,五樓上提到,展覽得到高美慶教授、劉志鵬教授的支持。都是文化界名人,由專業人士把舵,有說服力。裝修一新的香港藝術館,很有看頭。
參觀活動由「香港中國研究生會」組織。久違了,如果不是疫情,或者郊遊或者做義工,或者出境訪問,我們每年在一起活動三四次。這次吳民光會長和郭耀華副會長召集大家到來,遵守限制令,碰碰肘,三個兩個扎一堆,戴著口罩說說話,好歹也算見了一「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